字词 | 茺蔚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茺蔚子 【概况】: 异名 益母草子、苦草子、小胡麻(《江苏药材志》),茺玉子(《河北药材》),野黄麻、六角天麻(《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基源 为唇形科益母草属植物益母草和细叶益母草的成熟果实。 原植物 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Thunb.(L.artemisia(Lour.)S.Y.Hu;L.heterophyllus Sweet)及其变种白花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Thunb.var.albiflorus(Migo)S.Y.Hu。细叶益母草Leonurus sibiricus L.及其白花变型Leonurus sibiricus L.f.albi florus(Nakai et Kitagawa)C.Y.Wu et H.W.Li 历史 茺蔚子始载于《本经》,列为上品。《纲目》载:“此草及子皆茺盛密蔚,故名茺蔚,其功宜于妇人及明目益精,故有益母草之称。……夏至后即枯,故亦有夏枯之名。”“茺蔚近水湿处甚繁,春初生苗如嫩蒿,入夏长三四尺,茎方如黄麻茎,其叶如艾叶而背青,……。四五月间,穗内开小花,红紫色,亦有微白色者,每萼内有细子四粒,粒大如茼蒿子,有三棱,褐色。”此记述与现今所用茺蔚子的原植物相吻合。 余项参见“益母草”条。。【生药】: 采集 8~10月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打下果实,拣去枝叶,筛净杂质。 中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鉴别 性状 果实三棱形,一端稍宽,似平截状,另端渐窄而钝尖,长2~3mm,宽约1.5mm;表面灰棕色,具深色斑点,无光泽,或微粗糙。横切面三角形,在扩大镜下,可见外皮棕黑色,胚乳极薄,灰色,附著于种皮上,子叶灰白色,油质。 气无,味苦。 以粒大饱满、无杂质者为佳。 显微 粉末:深棕色。 ❶ 内果皮厚壁细胞,断面观略切向延长,切向24~45μm,内壁厚约16μm,有纵向孔沟,外壁薄,向外突起,胞腔内含草酸钙方晶,顶面观星状,壁弯曲,方晶隐约可见;底面观胞间层不明显,有不规则裂纹,胞腔类圆形,方晶明显。 ❸ 中果皮细胞类多角形,壁薄,细波状弯曲。 (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461页.图224) 理化 ❶ 取样品粉末100g,置索氏提取器中,用石油醚提出总油,取油2g依常法用0.5N KOH乙醇液80ml皂化后,得总脂肪酸。用2%浓硫酸-甲醇液(1∶5)30ml回流2小时,进行甲基化得总脂肪酸甲酯,点于硅胶G-10%硝酸银(3∶10)板上,以亚麻酸甲酯、亚油酸甲酯、油酸甲酯、棕榈酸甲酯为对照,以苯展开18cm,喷0.2%2′,7′二氯荧光素乙醇液,紫外灯下检视,显4个黄色斑点。(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图326右)❷ 取样品粉末5g,加盐酸-甲醇(1∶100)液50ml冷浸过夜,滤过,取滤液45ml浓缩,再加入蒸馏水5ml,并再次滤过,浓缩后,加正丁醇2ml,点于硅胶G板上,以水苏碱为对照,以正丁醇-乙酸乙酯-盐酸(4∶0.5∶1.5)为展开剂,展距18cm,喷磺化铋钾试剂,得橙红色斑点。(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516页.图326左) 加工炮制 炒茺蔚子 取净芜蔚子,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鼓起,色泽加深,并有香气外逸时,取出放凉。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 种子含脂肪油,含量约26%,比重 油中油酸占63.75%、亚麻油酸占21.13%,维生素A类物质约0.04%。并含少量生物碱益母草宁(Leonurinine)。 脂肪油部分,有与油酸、亚油酸、亚麻油酸、棕榈酸相对应的薄层斑点;总生物碱部分有水苏碱(Stachydrine)相对应的薄层斑点。还含茺蔚子碱Ⅰ、Ⅱ、Ⅲ[1,2]。 参考文献 [1] 中药志.第3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513 [2] 中药药理与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920。【药理】: 本品水浸出液、乙醇-水浸出液和30%乙醇浸出液均有降低麻醉动物血压的作用,茺蔚子碱Ⅰ对在位子宫的作用不显著,但猫和豚鼠离体子宫实验证明均有明显的兴奋作用,不但子宫张力升高,而且也增加其收缩力与频率。 参考文献 中药药理与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920 【药性】: 性味 辛、甘,凉。 ❶ 《本经》:“辛,微温。” ” 归经 肝、脾经。 ❶ 《纲目》∶“手、足厥阴经。” 功效 活血调经,清肝明目,去瘀生新。 主治 月经不调,崩中带下,产后瘀血腹痛,痛经经闭,肝热头晕胀痛,高血压病,目赤肿痛,翳障。 ❶ 《本经》:“主明目,益精,除水气。”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肝血不足,瞳子散大及孕妇忌服。 ❶ 《经效产宝》:“忌铁器。” 方选和验方 ❶ 《湖南药物志》:“治子宫脱垂:茺蔚子15g,枳壳12g。水煎服。” ” 【医药家论述】: ❶ 朱震亨:“茺蔚子,活血行气,有补阴之功,故名益母。凡胎前产后所恃者,血气也。胎前无滞,产后无虚,以其行中有补也。” 东垣李氏言瞳子散大者,禁用茺蔚子,以其辛温主散,能助火也。当归虽辛温,而兼甘苦,能和血,故不禁之。 愚谓目得血而能视,茺蔚行血甚捷,瞳子散大,血不足也,故禁之,非助火也。血滞病目则宜之,故曰明目。” 其气纯阳,辛走而不守,故除水气。肝脏有火则血逆,肝凉则降而顺矣。大热头痛心烦,皆血虚而热之候也,清肝散热和血,则头痛心烦俱解。” 其茎可浴疹痒,则活血疏风之功也。《别录》加以微寒,则亦温亦寒,大是不妥,盖当时以治热症,因而羼入此说。 疗血逆者,温和行血,又子能重坠大降,故能平逆。 惟主大热头痛心烦,则与温养之性不符,存而不论可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