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芽枯病
1974年在中国最早发现,浙江等地局部发生较重,江苏、湖南、安徽省茶区亦有分布。 为害嫩芽叶,叶尖叶缘产生黄褐色病斑,后期生细小黑色粒点,病叶易破裂扭曲,幼芽呈黑褐色枯焦。病原菌Phyllosticta gemmiphliae Chen et Hu属球壳孢目、球壳孢科。分生孢子器直径90~245μm,壁薄,孔口直径23.4~46.8μm,器孢子椭圆形或卵形无色单胞,内有1~2个绿色油球,大小为1.6~4μm×2.3~6.5μm。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部越冬。 翌年气温升至10℃,形成器孢子,由风雨传播,侵染嫩芽叶,潜育期2~3天。气温29℃以上则停止发病。 在春茶季为害,早春受冻害的茶树发病重,发芽早的品种易感染。可选用抗病品种;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喷洒药剂进行防治。 1.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 2.分生孢子放大 3.病害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