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茅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茅盾 【生卒】:1896—1981 【介绍】: 中国现代作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玄珠、方譬、茅盾等。浙江桐乡乌镇人。从小受到较早的启蒙教育,博览群书。1913年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所编辑;曾译《衣食住》(卡本脱),编写《中国寓言》,开始文学活动。1920年参加马克思主义小组活动,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 任《小说月报》主编后,大胆革新,使之摆脱鸳鸯蝴蝶派的控制,成为批判旧文学、发展新文学的重要阵地。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从事文学理论研究、文学批评、外国文学的翻译。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积极从事进步政治活动,创办《公理日报》,主编《民国日报》。后被通缉,便以茅盾为笔名,继续创作活动。先后完成《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1928年东渡日本。 1930年回国,参与发起“左联”,曾做领导工作,和鲁迅一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和社会斗争。抗战爆发后,出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主编《文艺阵地》。 1939年后,曾奔走于新疆、延安、重庆、桂林、香港,从事进步文化活动。1946年赴苏访问。 1949年后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文化部长。茅盾是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优秀的文艺理论家和翻译家。他以丰硕的创作成果,同鲁迅、郭沫若等一起,奠定了我国革命文艺的基础。处女作《蚀》三部曲显露了一个现实主义作家的卓越艺术才能,代表作《子夜》标志茅盾文学创作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熟。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从小市镇、农村的角度,深入解剖了社会,是对《子夜》题材的补充。 他的小说,描绘深广的社会生活,展示变幻的时代风云,概括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刻画细腻多姿的艺术形象。善于结构宏大的艺术宫殿,也长于建筑精巧的艺术画廊。不断探索,锐意求新,尝试多种结构形式与表现手法,形成精致严谨,犀利剔透的艺术风格。 茅盾的主要著作还有:长篇小说《虹》、《第一阶段的故事》、《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篇小说《路》、《三人行》,论文集《鼓吹集》、《夜读偶记》等。另有大量文学评论、神话研究、散文、杂文、历史故事等。 《茅盾文集》收入其大部分著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