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苦楝皮(图389)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苦楝皮(图389) 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或楝树Melia azedarach L.的干燥树皮及根皮。原植物系落叶乔木,野生与栽培均有。商品中两种植物来源的树皮及根皮性状不易区分,可同作苦楝皮入药。但川楝的果实为川楝子,楝树的果实为苦楝子,为两种药材,均分别药用。 【性状鉴别】 根皮呈规则片状或卷筒状,长短宽窄不一,厚约2mm。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常破裂似鱼鳞状,剥去表层可见淡紫棕色或黄白色内皮。内表面淡黄白色有纵直细纹。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呈层片状,易剥离。气弱,味苦。 干皮呈槽形的片状或长卷筒状,长宽不一,厚2~6mm。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纵向裂纹和细横裂纹及多数棕色皮孔。质坚脆,易折断。其他同根皮。 以身干、皮厚、条大、无粗皮者为佳。 【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杂质,洗净。 (二)切制 洗净,润透,切丝,干燥。 【性味归经功效】 寒,苦。有毒。归肝、脾、胃经。杀虫,疗癣。 【应用】 1.蛔虫、蛲虫、钩虫等病 本品对上述虫病有强烈的毒杀功效。可单味小煎、熬膏或制为剂服用;亦常与槟榔、菟丝子等配伍;治疗蛲虫病,常与百部、乌梅煎浓汁,每晚保留灌肠,连用2~4天;治疗小儿蛔虫性肠梗阻,可用本品制成25%水煎剂保留灌肠;治疗胆道蛔虫病,可用鲜苦楝根煎为100%水煎剂内服。 2.疥癣湿疮 常用本品研末,醋或猪脂调涂患处即可。 【用法及注意事项】 煎服,6~9g。鲜品15~30g,外用适量。 本品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 【备注】 《别录》:“疗蛔虫,利大肠。” 本品含苦楝素、梣皮酮、苦内酯、苦楝子三醇、川楝酮等。苦楝素有驱蛔功效,较三道年作用缓慢且持久,特别对蛔虫头部有麻痹作用。对蛲虫也有作用,对钩虫有驱杀作用,对某些致病性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品的毒性可致头痛、嗜睡、恶心、腹痛等症状。严重者可致呼吸中枢麻痹及内脏出血、视力障碍,甚至导致死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