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孟子对“民”的道德自律水平的评价。 意谓“民”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这样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孟子·梁惠王上》:“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朱熹注曰:“恒产,可常生之业也。恒心,人所常有之善心也。 士尝学问,知义理,故虽无常产而有常心;民则不能然矣。”孟子认为,“民”“放辟邪侈”是因“无恒心”;而“无恒心”是因“无恒产”,故又强调“仁人在位”应“制民之产”。“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又见于《孟子·滕文公上》。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