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根
【名称出处】:《唐本草》 【概况】: 异名 土黄耆(《食疗本草》)。 基源 为豆科苜蓿属植物紫苜蓿的根。 原植物 紫苜蓿Medicago sativa L. 余项参见“苜蓿”条。。 【药性】: 性味 苦,寒。 ❶ 《唐本草》:“寒。” ❷ 苏医《中草药手册》:“苦、微涩,寒。” 功效 清湿热,利尿。 主治 黄疸,尿路结石,夜盲。 ❶ 《唐本草》:“主热病烦满,目黄赤,小便黄,酒疸,……。” ❷ 《纲目》:“捣汁煎饮,治砂石淋痛。” ❸ 苏医《中草药手册》:“清热利尿,退黄。”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捣汁。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吉林中草药》:“治尿路结石:鲜苜蓿根,捣汁温服,每次100ml,日服2次。” ❷ 《中草药手册》:“治黄疸、尿路结石:南苜蓿根15~30g。水煎服。 ” ❸ 陕西医药卫生杂志 1960;(2):“治夜盲症:以新鲜南苜蓿根30g,洗净切碎煎汤,连渣服,每日1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