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苇茎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苇茎汤 【方源】: 《外台》卷十引《古今录验》。 【异名】: 千金苇茎汤(《金匮》卷上附方)。 【组成】: 锉苇一升 薏苡仁半升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两仁者) 瓜瓣半升 【用法】: 上 【功用】: ❶ 《成方便读》:散结通瘀,化痰除热。 【主治】: 肺痈,咳吐腥臭黄痰脓血,胸中隐隐作痛,皮肤甲错,舌红苔黄腻,脉数实。 现用于肺脓疡,化脓性气管炎、肺炎等。 ❷ 《千金》:肺痈,咳有微热,烦满,胸心甲错,咳唾脓血,胸中隐隐痛,或口干喘满,时时振寒发热,舌上苔滑,其脉数实。 《医方发挥》:本方药物多为滑利之品,并有活血去瘀作用,故孕妇慎用。 【方论选录】: ❶ 《成方便读》:痈者,壅也,犹土地之壅而不通也。 是以肺痈之证,皆由痰血火邪,互结肺中,久而成脓所致。桃仁、甜瓜子皆润燥之品,一则行其瘀,一则化其浊;苇茎退热而清上,苡仁除湿而下行。方虽平淡,其散结通瘀、化痰除热之力实无所遗。 以病在上焦,不欲以重浊之药重伤其下也。 ❷ 《金匮要略论注》:此治肺痈之阳剂也。盖咳而有微热,是在阳分也;烦满,则挟湿矣;至胸中甲错,是内之形体为病,故甲错独见于胸中,乃胸上之气血两病也。故以苇茎之轻浮而甘寒者,解阳分之气热;桃仁泻血分之结热;薏苡下肺中之湿;瓜瓣清结热而吐其败浊,所谓在上者越之耳。 。【临证举例】:❶ 化脓性支气管炎 《上海中医药杂志》(1959;2∶15):用苇茎汤治疗化脓性支气管炎3例,均获显著疗效。 一患者为双侧慢性化脓性支气管炎,发热不规则,咳吐脓痰,每日100~400毫升,经用抗菌素治疗虽见改善,但停药即复发。用苇茎汤治疗后,一周内热退,咳嗽显减,脓痰减少。观察一月,未见复发。 服用苇茎汤后,咳嗽,咯痰显著减轻。7例发热者,4例于1日内退至正常,平均2、7日退热。 24例中20例病变完全吸收,3例部分吸收,1例无改变。肺炎好转率为95.8%。有效病例中,肺炎吸收时间4~30日不等,平均11.6日,1周内吸收者占45%。 ❸ 大叶性肺炎 《浙江中医杂志》1964;10:16):以千金苇茎汤为主方随症加减,治疗大叶性肺炎45例,结果全部治愈。半数病例服药后在48小时内逐渐退热,体温降至正常。咳嗽、咯痰、胸痛等症一般在4~6日后减轻或消失。 平均住院日数为8.05日。 【备考】: 方中锉苇,《千金》作苇茎,《古方选注》作苇根。方中瓜瓣,《圣惠》作甜瓜子,《古方选注》作丝瓜瓣,《温热经纬》作冬瓜子。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