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
【概况】: 基源 为禾本科芦苇属植物芦苇的嫩苗。 原植物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Cav.)Trin.(Arundo australis Cav.,Phragmites communis Trin.),又名苇、葭(《诗经》),蒹(《诗秦风》),苇子草(《救荒本草》)。 余项参见“芦根”条。 注 百合科天门冬属植物石刁柏Asparagus officinalis L.新长出的嫩茎亦习称芦笋(芦笋),常用为蔬菜,多制备罐头食品,民间曾做保健抗癌药用。 此种芦笋主要含甾体皂甙类成分及天门冬酰胺等,其块根供药用,称“小百部”。 请参考《中药辞海》第一卷415页01754条下。。 【生药】: 采集 春、夏季采挖。 【药性】: 性味 甘,寒。 ❶ 《图经本草》:“味小苦。” ❷ 《日用本草》:“甘,寒。” 主治 热病口渴,淋病,小便不利。 ❶ 《日用本草》:“治膈寒客热,止渴,利小便,解诸鱼之毒。” ❷ 《纲目》:“解诸肉毒。” ❸ 《玉楸药解》:“清肺止渴,利水通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使用注意 宁原《食鉴本草》:“恶巴豆。”。【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福建医学院学报 1988;(1):“降血脂:每日早晚空腹食用清水芦笋罐头,固体干物约100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