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节节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节节花

【名称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概况】:

异名 耐惊菜(《救荒本草》),虾蠊菜(《生草药性备要》),满天星(《植物名实图考》)。

基源 苋科莲子草属植物莲子草的全草。莲子草属全世界约200种;中国约4种、3种药用。

原植物 莲子草Alternantera sessilis(L.)DC.(Illecebrum sessilis L.),又名白花仔(广州),节节花、虾蚶菜、曲节草(福建)。

历史 始载于《救荒本草》,云:“耐惊菜,一名莲子草,以其花蓇葖状,似小莲蓬样,故名。”《植物名实图考》载:“满天星生水滨,处处有之,绿茎铺地,花叶俱类旱莲草。”经考证,所指均为本种。

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10~45cm。茎上升或匍匐,多分枝,具纵沟,沟内有柔毛,在节处有1行横生柔毛。

叶对生,条状披针形或倒卵状矩圆形,长1~8cm,宽2~20mm,全缘或具不显明锯齿,花两性,头状花序1~4个,腋生,无总梗;苞片、小苞片和花被片白色宿存;雄蕊3,花丝基部合生成杯状,花药1室;退化雄蕊三角状钻形,全缘。胞果倒心形,边缘常具翅,包于花被内;种子卵球形。

花期5~7月,果期7~9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609页.图1218)

生境与分布 生于村庄附近草坡、水沟、田边或沼泽或海边潮湿地。

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印度、缅甸、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夏季采收,晒干。

贮藏 置干燥处,防霉。

【化学】:

含24-亚甲基环木菠萝醇(24-Methlenecycloatanol)、环优卡仑醇(Cycloeucalenol)、β-豆甾醇、菜油甾醇、α-菠甾醇、5α-甾豆甾-7-烯醇(5α-Stigmasta-7-enol),以及上述甾醇的棕榈酸酯[1]

附 根中含羽扇豆醇[2]

参考文献 [1] CA 1981;94:117760 [2] CA 1979;91:207443w

【药性】:

性味 苦,凉。

❶ 《福建民间草药》:“甘,平。”
❷ 《四川中药志》:“微苦,寒。”
❸ 《泉州本草》:“淡,微寒。”
❹ 《全国中草药汇编》:“微甘、淡,凉。”

归经 入心、小肠二经。

功效 清热,凉血,利尿,解毒。

主治 咳嗽吐血,痢疾,肠风下血.淋病,痈疽肿毒,湿疹。 ❶ 《生草药性备要》:“散瘀,消毒,敷疮。”
❷ 《植物名实图考》:“洗无名肿毒。”
❸ 《福建民间草药》:“消炎止痛,拔毒退肿。”
❹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咳嗽,吐血,下乳。”
❺ 《四川中药志》:“清火退热,治牙痛,利水,疗肠风下血。”
❻ 《泉州本草》:“清热解毒,逐血消瘀,通淋利小便。治发热口渴,淋症,肠痈,痢疾,外敷痈疽肿毒。


❼ 《全国中草药汇编》:“痢疾,鼻衄,咯血,便血,尿道炎,咽炎,乳腺炎,小便不利;外用治疮疖肿毒,湿疹,皮炎,体癣,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福建中草药》:“治肺热咳血:虾蚶菜90g,捣汁,加食盐少许,炖温服。”
❷ 《闽南民间草药》:“治赤白痢疾:节节花鲜全草15~24g,水300ml,煎7分,赤痢和白糖服,白痢和红糖服,或调蜂蜜最妙。”
❸ 《泉州本草》:“治小便疼痛:节节花全草60g,煎汤泡食盐或糖,代茶频服。”
❹ 《泉州本草》:“治慢性肠痈:节节花鲜全草,捣绞汁泡酒服。每次30ml,每日3次。


❺ 《福建民间草药》:“治蛇伤:鲜曲节草60~120g,鲜地瓜烧酒120ml,酌加水,煎取成100ml,内服所余药渣,捣匀敷贴伤处。”
❻ 《闽南民间草药》:“治蜂窝痈:节节花鲜全草适量,捣汁和鸡蛋清调敷。”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3:4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