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艾略特,托·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艾略特,托·斯 【生卒】:1888—1965 【介绍】: 美国出生的英国诗人、评论家和剧作家。 194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同年获功勋章。 生于密苏里的圣路易断市。 曾就读于史密斯学院(1898-1903)、密尔顿学院和哈佛大学。 1917年艾略特发表《普鲁弗洛克及其他》。 接著发表《诗集》(1919)和以《圣林》(1920)为题的一部随笔和评论集。1912年完成了《荒原》,尽管这部作品深奥难解,但在技巧上却有所创新,马上被认为是一部重要作品。 同年,艾略特创办了《标准》这一当时最有影响的英国文学刊物。1925年,他参加了费伯出版社,负责诗歌的编辑出版工作。1927年发表了《马吉之行》,同年他加入英国籍,并成为一个英国的天主教徒。 1932至1933年,艾略特在哈佛大学讲授查尔斯·艾略特·诺顿的讲座。 1933年他离开了患有精神病的妻子。而后他完成了他的最伟大作品《四个四重奏》(1944)。 《四个四重奏》的第一部是《烧毁了的诺顿》,发表于1935年,接下来发表的三部是《东科克》(1940)、《干燥的萨尔维奇斯》(1941)、《小吉丁》(1942)。 除了诗歌,艾略特还写了一系列的诗歌剧。这些诗歌剧均用无韵体写成,第一部《斗士斯威尼》(1924),直到1934年才上演。《大教堂凶杀案》(1935)是以坎特伯雷大教堂中圣托马斯·贝克特被谋杀为主题,是他最著名的剧作。 后来的剧作有《全家重聚》(1939)、《鸡尾酒会》(1950)和《政界元老》(1959)等。 艾略特的评论与他自己的诗歌实践有著密切的联系,并对他同时代的作家有著深刻的影响。 他的其他评论集包括《向约翰德莱顿致敬》(1924),《献给兰斯洛特·安德鲁斯》(1928),以及他以哈佛大学的讲稿为基础写成的《诗歌的用途与批评的用途》(1933),《论诗歌和诗人》(1957)和《批评评论家》(1965)。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