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 【集校】: 司马迁:含忧 洪兴祖: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校语:《史记》云:含忧 朱熹:同洪本。校语:舒,《史》作舍,娱,《史》作 黄省曾:同洪本。校语:舒,《史》作含。 娱,《史》作 明繙宋本:同洪本。 校语亦同。 朱多煃:同洪本。 校语同黄本。 汪瑗、庄允益:同洪本。 毛晋:同洪本。校语:舒,《史》作舍。 戴震、汪梧凤:同洪本。 校语:舒,《史记》作含。娱,《史记》作 姜亮夫:舒,含形近而
王泗原:《史记》作“含忧 【集释】: 王逸:娱,乐也。 限,度也。大故, 洪兴祖:《孟子》云:今也不幸至于大故。 朱熹:于是 汪瑗:此二句似纪行之语。 又尝疑此篇乃屈子迁居南土之时,或于孟夏有所他适,而途中之所作者。旧説以屈子南迁,郢都在北,屈子思念楚国,冀得北归郢都,而日又将暮,不得前进也。 于是将欲舒忧以娱哀,而念人生几何,死期将至,其限有不可得而越也。盖谓大故爲死亡,引《孟子》“不幸至于大故”以证之,故以日暮爲喻迟暮年老之意。尝谓上二句乃纪行之语,非譬喻也。下二句乃写情之语,以唤转上章,非谓死亡也。 大故,如《论语》“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之大故,岂必死亡而后谓之大故哉?其意盖谓己之所以游衍自适,以舒忧娱哀者,非乐于闲旷而无志于当世也,因己之罪大恶逆,有触君上之怒,放置于此,限制而不得事君以行道故耳。夫旣得罪于君矣,世旣无知己矣,古人又不可得而并矣,故聊自舒忧娱哀,优游卒岁,而勉强爲善,以坚己志,使可爲法于天下后世而已。 此则屈子立言之意也。若以北次爲郢都,而屈子思望北归,则《哀郢》之作乃因秦将白起拔郢烧墓,顷襄王已东走于陈,而郢都已爲丘墟矣。 故曰:曾不知夏之爲丘,孰两东门之可芜。然则此时顷襄王已在陈而不在郢矣,则所谓进路北次,非指郢都也明矣。或曰,然则所谓汩徂南土者,何也?曰:汩徂南土者,盖泛指己之迁于南土,而所谓进路北次者,是指当时所适之道路亦南土之北耳,不出乎江湘之间也。故乱曰:“浩浩沅湘,分流汩兮。脩路幽蔽,道远忽兮。”此亦泛赋南土之寂寞,而见己之限于大故,不得仕于朝耳,非比兴之体也。凡此类,固有比兴体,亦有纪实者,岂可概视爲寓言邪?顾朱子亦不能考证而深详之。 黄文焕:又一不欲死之意也。 少迟数刻之死期,何妨舒忧,何妨娱哀,然有限我以大故者矣。若或催之矣,岂知其故者?兹知之矣,遇重华禹汤,则爲喜起之臣。 不遇重华禹汤,则当爲死忠之臣。故在是矣。 前曰岂知其故,此曰限以大故,曰知死不可让,茫然之后,説出了然,生平疑根,将死大悟。堕地定命,应至于此。
王夫之:日旣夕矣,犹舍其次舍,冥行不止。国有大忧,舒 先君之哀,娱乐而不愤,死亡之不可逃,天限之矣。原所以不忍见而愿沈湘也。 林云铭:平日之忧,止于此日而舒。平日之哀,止于此日而娱。 盖命止于此,若有限之以爲死忠之大事,不复宽至明日也。 蒋骥:限,期也。时尚未至南土,故言从此北行向郢以行其道,固所乐也。 然举世溷浊,如日之将暮, 此所以有怀于沙而就死也,言此以深著徂南之意。 屈复:限,界。 舒往日之忧,娱往日之哀者,今夕不可少待之大故也。阴森之气, 奚禄诒:仍自舒展其忧,娱悦其哀,不以爲苦,限定以死而已。 进路北次二句,喻楚之 胡文英:本将自写以舒忧娱哀,而限之以大故,则亦宜致命遂志,而无如之何矣。 刘梦鹏:含之爲言包也。 陈本礼:以怀石爲舒忧,以投渊爲娱哀,命尽于此,天实限之,夫何怨哉。 悽音惨惨,至今犹闻。帋上已上又似一篇自祭文,乱曰以下,则自题墓志铭也。 胡濬源:乃作 王闿运:北无所往,南复何之,唯有死耳。一死则积忧舒,百哀娱,故以此大故限己长戚之情也。 马其昶:限之以大故,犹言要之以一死。以死爲舒忧娱哀,所谓“求仁得仁”者也。 以上上观千载,有 徐英:大故,死期也。 至此已决死,姑舒积忧而娱沈哀,所谓破涕爲欢也。茹恨者其生不乐,积忧者其死不哀。 闻一多:《哀郢》“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思美人》“遵江夏以娱忧。”《七谏·自悲》“凌恒山其若陋兮,聊愉娱以忘忧。”皆以游眺郊野爲乐。 《庄子·知北游篇》“山林与,臯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外物篇》“山林丘山之善于人也,……”与此态度一致。本篇“舒忧娱哀”,当承上文“进路北次”言,谓北行江郊以自娱也。《周礼·膳夫》注:“大故,寇戎之事。”《大祝》注:“大故,兵寇也。”疑此大故义同。 言将北进,阻于兵寇而不果也。王以大故爲死亡,于义难通。 文怀沙:舒忧,抒散忧愁。 娱哀,在悲哀中觅求欢娱。 限,限期。限之以大故,意思是,等死亡到来,便是我的限期。 (《屈原集》注) 姜亮夫:舒忧娱哀,仍从洪本作舒忧娱哀。此盖承上文愿志之有像来,因其尚有此一愿,故思北返郢都;因其北返郢都,故不觉其忧之一舒,哀之一娱也。 限,度也,期也。此四句言余固愿己志之有所法像,存此一像之望,故余乃北向,指郢而进其道;然日已冥昧,其将暮矣,终当无望也!余方欲以此而舒其忧忿,娱其哀思,忽思及死亡大故,盖皆有所限制,不能强爲之矣!此乃冀望设想之辞,非必真北向也。 正文思激蕩之处。 马茂元:限,极限。 限之以大故,犹言要之以一死。理想不能实现,以身殉之。一死而心安理得,故云“舒忧娱哀”。 以上抒写自己卽将就死的悲哀。 刘永济:大故,死亡爲人生之大事,故曰大故。此二行言途穷道 大故之限,死生之限也。以上仍前意而申説之也。“任重”则“陷滞”,“怀瑾”则“不知所示”,从己方面言之也。“邑犬羣吠”,“非俊疑杰”,则从人方面言之也。“衆不知”,“莫知予”,“孰知予”,虽语句重叠,卽“穷不知所示”也。“重华不可啎”,“禹汤不可慕”,皆以见求知之望已 求知之望已 (《屈赋音注详解》) 苏雪林:一路逶迤行来,眺望沿途风景,亦可舒忧怀、娱哀痛,但已决心自杀,死亡之期限已迫近,也没有多少光阴可供我从容游览了。 杨胤宗:《怀沙》作于汨罗,迺 如再发溆浦而之汨 昧昧,日沉昏闇之貌。《书·尧典》:分命初仲,宅西曰昧谷。疏:西方日所入处,名曰昧冥之谷。此言日晼晚入暮,穷途屯难,将临死地也。芷兰被径,青骊骎骎,空山景物,足有 吴孟复:舒,《尔雅》“叙也”。 舒与据,声近义词(《淮南·脩务训·注》摅,舒也)。摅,一作 《毛传》:“吴,譁也”。《一切经音义》到《三苍》“譁,音语譊譊也”。“叙忧娱哀”当卽叙忧言哀。《史记》作“言忧 亦可近。故,《荀子·王霸·注》“事变也”。《周礼·宫正·注》“故谓灾祸”。按:“限之”应承“进路”言,言本欲“进路”而大的变化阻之,如此于文理始顺,旧释“死亡”,则文义不通矣。 蒋天枢:舒忧,排遣忧思(《史记》作“含忧”,疑含爲舍之 )。娱,《史记》作“ ”言旣悲哀又惊惧也。《説文》阜部:“限,阻也。”故,谓祸难。大故,非常之灾难。 《周礼·天官·宫正》:“国有故,则令宿。”郑注:“郑司农云:‘故,谓祸灾。令宿,宿卫王宫。’……玄谓:‘故,凡非常也。 ’”《国语·郑语》:“桓公……问于史伯曰:‘王室多故……’”韦昭注:“故,犹难也。”由此证知此“大故”之非普通函义。《怀沙》、《思美人》、《悲回风》均言及路阻事,而其事史不载,攷《九章》各篇语意,均思达诸顷襄,而顷襄已于三十六年秋卒,屈原不及知,次年爲考烈王元年,《六国年表》楚表载“秦取我州,黄歇爲相”,《楚世家》则载考烈王元年“纳州于秦以平”。楚之州,春秋故州国地。 其地(今湖北监利县一带地区)控制洞庭湖江岸,盖秦人取之以断絶楚江南道路,《怀沙》所言“限之以大故”,岂卽是年事欤? 汤炳正:大故,指兵戎之事。《周礼·膳夫》注:“大故,寇戎之事”,又《大祝》注:“大故,兵寇也。”此指当时秦兵侵入黔中之事。 因敌兵入侵,己虽欲努力排 以上第三段,言己虽在流亡顚沛中,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