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
四川井盐源远流长。 “井盐深钻汲制技艺”其实就是顿钻技艺,也叫冲击式钻井技艺,是指人们利用人、畜、机械等动力,使钻头破碎岩石,向地层深处钻进成孔,并不断捞出岩屑,达到获取盐卤资源目的的一种钻井技术。 被誉为中国盐都的自贡市是冲击式顿锉钻凿技术的发源地,这一技术经历了东汉至宋初大口浅井的孕育期、宋代卓筒井的转型期、明代至清代小口深井的成熟期等发展阶段,有1900多年的历史。1835年,世界第一口超千米深井——海井(1001.42米)的凿成,是中国顿钻技术成熟的重要标志,它对世界钻井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自贡市历史上井盐业最繁荣的时期曾有卓筒井1711口,年产盐4000多吨,现在大英县境内还保留著41口这样的古盐井,分布在方圆6公里范围内。 它沿袭了宋代汲制井盐的工艺流程,包括钻井、取卤、晒卤(滤卤)、煎盐等工序。井盐技艺的发明导致了绳式顿钻钻井技术的出现,使地底深处的天然卤水得到了开采。 顿钻技术特别适合于低压产层的开采,因为钻进速度较慢,井下产层的微弱变化都能及时发现,且该工艺无泥浆循环,产层不易被堵塞和污染,能有效地利用井下各产层资源。  自贡桑海古盐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