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营失精
病证名。 ❶ 出《素问·疏五过论》。脱营,为“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即由于情志内伤,所欲不遂、营阴暗耗导致。症见形体羸瘦,精神抑郁憔悴,饮食无味、畏寒肢痿、善惊健忘等等。失精,为“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医工诊之,不在藏府,不变躯形,诊之而疑,不知病名。 身体日减,气虚无精,病深无气,洒洒然时惊。病深者,以其外耗于卫,内夺于荣”。 指一系列由于精神抑郁等情志致病因素诱发的慢性消耗性疾病。 包括部分因情绪因素而诱发的恶性肿瘤。 ❷ 陈毓仁《痈疽图形》载:“失营”证,被后世医家认为系“脱营失精”。症见“营气内夺,五志之火煎迫为患。痈疽初如痰核,久则渐大如石、破后无脓,惟流血水,乃百死一生之证。……其形著也,或发膺乳腋胁,或发肘腕胫膝,各随阴阳偏阻而瘕聚其处。久而不已,五气留连,病有所并,则上下连属如流注然。……原夫脱营之病,靡不本之于郁、若郁于脏腑,则为噎膈等证。 ”说明后世医家对《内经》脱营失精证的认识已较为深化。对病因、病机、症状、危害的论述,与当代对部分恶性肿瘤的认识有相似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