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胡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胡直 【生卒】:1517—1585 【介绍】: 明学者。 字正甫,号庐山,江西泰和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 初授比部主事,出为湖广佥事,领湖北道,历任四川参议、副使,后任湖广督学、广西参政、广东按察使、福建按察使,卒于任上。胡直父亲早逝,少放荡,好古文。后师事欧阳德、罗洪先,再传守仁之心学。主张心本论,强调宇宙天地皆在心中,对于世事万物,心觉得有,便有;心觉得无,便无。 他说:“天者,吾心为之高而复也;地者,吾心为之厚而载也;日月,吾心为之明而照也;星辰,吾心为之列为灿也。”(《藏稿》)认为天、地、日、月原非客观存在,而是主观中心之所生。 所谓:“天地之高厚,日月之照临,万物之各有区别,虽指之曰,是天地日月万物之理,亦何不可也?然而莫非吾心之理之所察也。”(同上)所以,世界上的一切,只是心中的理所观察而得到。他反对依照客观世界去寻求事物变化的理,认为那是以幻求幻,进而提出理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中,而只是人心的知觉。学问不应当向外寻求,就好比“植树必先植其根,治水必先浚其源,心性者,学之根与源也。”(《胡子衡齐》)学问的获得,也必须求之于心这个本原。同时还指出儒、释两家在觉性方面,尽管有所差别,但实际上同出一理。 他说:“释氏虽知天地万物不外乎心,而主在出世,故其学止于明心。明心则虽照乎天地万物,而终归于无有。吾儒主在经世,故其学尽心。尽心则能察乎天地万物,而常处于有。 只在尽心不尽心之分。”(《明儒学案》)即是说,佛家主张天地万物皆是空,是为了明心,让心保持虚灵,是为了出世。儒家主张从心中去求得天地万物,是为了经世。儒、释两家除运用不同外,其学说的理论则同出一源。事迹见《明儒学案》。著作有《衡庐精舍藏稿》30卷、《续稿》11卷、《胡子衡齐》8卷。 (刘勇定)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