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头蓟
【概况】: 异名 葵花大蓟(《四川常用中草药》)。 基源 为菊科蓟属植物葵花大蓟的全草。 原植物 葵花大蓟Cirsium souliei(Franch.)Mattf.(Cnicus souliei Franch.) 形态 多年生草本。 根状茎粗,无茎或几无茎。 基生叶莲座状,叶柄长1.5~4cm,叶片长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羽状浅裂、半裂、深裂至几全裂,长8~21cm,宽2~6cm,两面同为绿色,背面色淡,侧裂片7~11对,中部侧裂片较大,向上和向下的侧裂片渐小,顶端和边缘具小刺,两面被白色疏长柔毛。 头状花序无梗或近无梗,数个集生于莲座状叶丛中;总苞宽钟状,无毛,总苞片3~5层,镊合状排列,中外层总苞片长三角状披针形或钻状披针形;顶端具长刺尖,内层及最内层披针形,顶端渐尖成长达5mm的针刺,或膜质渐尖而无针刺;全为管状花,长约23mm,紫红色。瘦果长椭圆形,长4~5mm,稍压扁,顶端截形,浅黑色;冠毛多层,刚毛状,基部连合成环,整体脱落,白色或污白色,长可达2cm。花果期7~9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610页.图6633)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900~4800m的山坡林缘、路旁、荒地、河滩或田间、水旁潮湿地。 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西藏。 。【药性】: 性味 甘,苦。 功效 凉血,消瘀散肿。 主治 吐血,鼻出血,尿血,子宫出血,黄疸,疮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3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福建药物志》:“治吐血、鼻出血、尿血、子宫出血:聚头蓟3~9g,水煎服。” ❷ 《福建药物志》;“治黄疸:聚头蓟3~9g,水煎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