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痔
病名。 见明·王肯堂《证治准绳·疡医·耳部·耳内疮》“有耳蕈耳痔则不作胀,亦不寒热,外无臃肿,但耳塞不通已。上缠绵不已,令人耳聋”。清·祁坤《外科大成·耳部·耳痔》“耳痔及耳挺耳蕈,俱结于耳之窍内,不肿不聩不痛,塞久令人重听,宜栀子清肝汤兼外插药线于缝内化尽自愈。”指外耳道内所生之赘生物。 多因肝经湿热,肾经虚火,脾胃蕴热,热与邪毒结聚于耳窍所致。症见耳内生有肿物,淡红或灰白,大小不一,凹凸不平,状如蘑菇、枣核、樱桃,甚肿物向外生长至耳门外,伴耳鸣、耳堵塞感。 今之外耳道乳头状瘤、鼓室或外耳道肉芽、息肉等似为是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