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车鱼
硬骨鱼类。 鲀形目,翻车鱼科。体高而短,甚侧扁,无尾部。 体粗糙,具刺状或粒状突起,皮厚似革,无侧线。 背鳍与臀鳍各一个,形似尖刀,无腹鳍。口小,牙愈合呈喙状。体背面灰褐色,两侧银白色。为大型大洋性鱼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温带及热带海区,偶见于寒带。 最大体长可达3.0-5.5米,重达1400- 5500千克。杂食性,摄食海藻、软体动物、小鱼、水母及浮游甲壳类等。单独或成对游泳,有时约10余尾成群。小鱼较活跃,常跃出水面;大鱼行动迟缓,天气晴朗时,常侧卧于水面晒太阳,也能潜入百余米深水。 产卵量甚多,可达3亿粒。肝与卵巢有毒,不宜食用。肝可做药用,熬制的肝油可医刀伤。 相似种有矛尾翻车鱼[M.lanceolata],体较大;长翻车鱼[Ranzania laevis],体较小,其长仅70厘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