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美国华人历史文物(图片)展览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美国华人历史文物(图片)展览 ❶ 介绍1785—1980年美国华人历史文物(图片)的展览。由美国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于1978年开始筹备,1980年起在美国旧金山、波士顿、芝加哥等大城市巡回展出。1985—1987年先后在上海、北京、广州展出。该展览以300余帧珍贵的历史图片、图表以及说明文字,形象地概括了1785—1980年美国华人所经历的沧桑。整个展览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785—1882),自由移民时期。这期间,到美国大陆的华侨共有32万人,到檀香山亦有5万多。他们多集中在加州和檀香山,多从事采矿、修筑铁路、装制鲑鱼罐头、垦荒、农业、轻工业、捕鱼虾、采鲍鱼、榨蔗糖等行业,对美国西部及檀香山的经济发展作出很大贡献。第二部分(1882—1943),排华法案实施时期。19世纪70年代起,因经济不景气,大量工人失业,加州等地掀起排华暴行。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排华法案,禁止华工入境。到20世纪初,美国许多州还通过排华苛例,华人谋生被迫局限于洗衣、餐馆、仆役、小型杂货店等行业。到1920年,美国华人人数仅剩6.2万人。第三部分(1943—1980),美国华人的转折时期。美国华人为争取平等地位而长期斗争。1943年美国国会废除排华法案,到50年代歧视华人的苛例亦陆续取消。华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日益改善,并逐步进入科学、技术、教育、保健等行业。60年代美国国会又通过了新移民法案,华人移民人数激增。1980年美国华人人口已逾百万。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