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罗姆·摩罕·罗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罗姆·摩罕·罗易 【生卒】:1772—1833 【介绍】: 印度近代启蒙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和印度教的改革家。生于属婆罗门种姓的家庭。早年在印度的巴特那学习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受到了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希腊古典哲学的影响。以后又学习梵文,读印度教的经典和吠 (1)论人与宗教 罗易代表印度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要求平等、自由、统一的愿望,批判印度教的宗教神学,否认作为人格化、理想化的实体——神的存在,从而肯定作为理性实体的神——人的存在。罗易宣称他的神是永恒的、不可理解的、没有任何名称或名字的实体,它可以普遍地适用任何人或人类社会,它是属于所有生物的、没有种姓、没有名位或财产、没有变迁与失望、没有痛苦与死亡的区别的实体。罗易从自己的神的理论出发,要求从印度教中排除作为人格化的神。因此他反对偶像崇拜和对动物的膜拜,主张消除教会的清规戒律和对异徒、低贱种姓的敌视,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政治权利和宗教权利上的平等,他说:“现在人们公认,不仅宗教,而且普通的健康理智以及科学的考察都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类是由人数众多的民族和部族组成的一个伟大的家庭。”在批判印度宗教神学的同时,罗易还肯定了印度人应该有平等的基本权利,尤其应该包括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的权力。 (2)反对歧视妇女 罗易认为,在印度封建社会中歧视妇女是一个历史性的、顽固的传统和恶习,对妇女的歧视和种姓分立制度一样是阻碍印度社会的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当时的印度剥夺妇女的基本权利、对妇女的极端歧视和迫害已严重影响了印度社会生产、危害了妇女的体质,甚至危及到种族的繁衍。如印度教在印度社会实行的梵妻殉夫的撤提(suttee)制度就是印度封建宗法制度对妇女的基本生存权的剥夺。为废除这种极为残忍的宗教恶习,罗易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罗易和他组织的梵社社员奔走呼号,并同印度教的顽固派进行了公开的、严肃的辩论,终于使殖民当局在1829年废除了撤提制度。罗易为实现妇女的解放,还提出了男女在法律面前平等和妇女也享有财产的继承权的主张。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