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绿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绿豆 中药名。 出《开宝本草》。别名:青小豆。为豆科植物绿豆Phaseolus radiatus L.的种子。一年生直立或末端微缠绕草本,被淡褐色长硬毛。 小叶3,阔卵形至棱状卵形,侧生小叶偏斜,长4~10厘米,宽2.5~7.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楔形或截形,两面疏被长硬毛;托叶阔卵形;小托叶线形。总状花序腋生;苞片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有长硬毛;花绿黄色;萼斜钟状,萼齿千,最下面1齿最长;旗瓣肾形,翼瓣有渐狭的爪,龙骨瓣的爪截形,其中1片龙骨瓣有角;雄蕊10,2束;子房无柄,密被长硬毛。荚果圆柱状,成熟时黑色,长6~10厘米,宽约6.5毫米,被稀长硬毛。种子短矩形,绿色或暗绿色。 花期6~7月。 果期8月。立秋后种子成熟时采收,拔取全株,晒干,将种子打落,簸净杂质。药材:干燥种子呈短矩圆形,长4~6毫米。 表面绿黄色或暗绿色,光泽。种脐位于一侧上端,长约为种子的1/3,呈白色纵向线形。 种皮薄而韧,剥离后露出淡黄绿色或黄白色的种仁;子叶2枚,肥厚。质坚硬。 味甘,性凉。入心、胃经。清热解毒,消暑,利水。治暑热烦渴,水肿,泻利,丹毒,痈肿,解热药毒。 《开宝本草》:“主丹毒烦热,风疹,热气奔豚,生研绞汁服。亦煮食,消肿下气,压热解毒。”《本草经疏》:“绿豆,甘寒。能除热,下气,解毒。 阳明客热则发出风疹,以胃主肌肉,热极生风故也,解阳明之热,则风疹自除。胀满者,湿热侵于脾胃也,热气奔豚者,湿热客于肾经也,除湿则肿消,压热则气下,益脾胃而肾邪亦自平也。” 水3碗,煮熟,空心卧时食豆,次日将附子2片作4片,再以绿豆2合半,如前煮食,第三日别以绿豆,附子如煎煮食,第四日如第二日法煮食,水从小便下,肿自消,未消再服。忌生冷毒物盐酒60日(《朱氏集验医方》)。 ❻ 治金石丹火药毒,并酒毒、烟毒、煤毒为病:绿豆1升,生捣末,豆腐浆2碗,调敷。一时无豆腐浆,用糯米泔顿温亦可(《本草汇言》)。 ❼ 解乌头毒:绿豆120克,生甘草60克,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现代临床用其治疗: 尽量多喝,每天最多可喝3000~5000毫升。 ❸ 铅中毒:每天取绿豆120克,甘草15克。煎汤,分2次配合维生素C300毫克内服,10~15天为一疗程。 绿豆每百克含蛋白质22.1克,脂肪0.8克,碳水化物59克,钙49毫克,磷268毫克,铁3.2毫克,胡萝卜素0.22毫克,维生素B10.53毫克,维生素B20.12毫克,维生素PP1.8毫克。蛋白质主要为球蛋白类,其组成中蛋氨酸、色氨酸和酪氨酸较少。 绿豆的磷脂成分中有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磷脂酰甘油、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酸。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