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绿笋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绿笋片 【名称出处】:《纲目拾遗》 【概况】: 异名 玉版笋(《纲目》),草鞋底、蝴蝶尖(《纲目拾遗》),绿竹(《竹谱详录》)。 基源 为禾本科慈竹属植物绿竹的笋。 原植物 绿竹Sinocalamus oldhami(Munro)Mcclure 历史 《竹谱详录》载:“绿竹丛生,浙东及七闽多有之,极高大,其色深绿,竹不堪用,笋味极甘美……今漳州、建宁、浦城作绿笋干,漳州者佳。”所述应是本种。 形态 秆丛生,高6~9m或可达20m,幼时有白色蜡粉,以后则呈绿色或暗绿色。秆箨黄色。坚硬而质脆,其背部幼时贴生棕色微毛,以后变无毛而有光泽,边缘无毛或微有纤毛,但沿肩部之边缘则有明显的繸毛;箨舌微小,高约1mm;箨耳微小,具显著的纤毛;箨叶三角状披针形,直立。枝条在秆之每节有3枚粗大的和若干较小的;叶在每小枝上7~15枚,叶鞘长7~15cm,幼时被小刺毛,以后变无毛;叶舌截平,叶耳微小,具长7~9mm的缝毛;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12~30cm,宽2.5~6.2cm,基部微呈圆形,先端尖,正面无毛,背面粗糙。小穗单生或数枚丛生于花枝各节,卵状披针形或广披针形,长2~3.5cm,宽7~10mm,体圆或微扁,下部绿色,上部赤紫色或有时呈绿紫色而带草黄色。笋期5~11月。 花果期夏秋季。 (图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72~73页.图49a-b) 生境与分布 常生于山坡或路旁。分布于中国浙江南部、福建、台湾、两广及海南。 。【生药】:采集 春、夏季采鲜笋,去净箨叶,煮熟,晒干或烘干。 【化学】: 含茁长素(Auxin)、二十二-1-醇(1-Docosanol)、不饱和脂肪酸。 参考文献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530 【药性】: 性味 《纲目拾遗》:“味甘,性平。” 功效 清热止咳。 主治 《新华本草纲要》:“治寒喘,消痰,解热等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纲目拾遗》:“治实喘:绿笋片30~60g,水煎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