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
〔絶〕(jué) 断;断绝。 如:戒绝;绝交;络绎不绝。《国策·秦策四》:“魏许秦以上洛,以绝秦于楚。”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尽;穷尽。 如:绝路;绝处逢生。《汉书·扬雄传赞》:“盖诛绝之罪也。”《后汉书·马援传》:“名灭爵绝,国土不传。” 极;独特。 杜甫《新安吏》诗:“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新唐书·郑虔传》:“〔虔〕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大署其尾曰:‘郑虔三绝。 ’” 全然;彻底。 如:绝无仅有;绝不相干。 远隔;隔绝。 江淹《别赋》:“况秦吴兮绝国,复燕宋兮千里。” 缺乏;贫困。 《吕氏春秋·季春》:“振乏绝。”高诱注:“行而无资曰乏;居而无资曰绝。振,救也。” 穿过;越过。 《荀子·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汉书·成帝纪》:“不敢绝驰道。”颜师古注:“绝,横度也。” 旧体诗的一种体裁。 详“绝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