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细叶大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细叶大戟 【概况】: 异名 窄叶大戟(《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图鉴》),猫眼草(《新华本草纲要》)。 基源 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松叶乳浆大戟的全草。 原植物 松叶乳浆大戟Euphorbia esula L.var.cyparissioides Boiss.(E.kaleniczenkii Czern.ex Trautv.),又名卡氏大戟(《东北植物检索表》)。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7~20cm,全株灰绿色,无毛。根稍粗,褐色,根茎伸长,常匍生。 茎直立,通常数茎丛生,稀单一,上部分枝,具细条棱。叶互生,较密集,下部叶呈鳞片状,紫色或褐色。 伞梗上出现无性枝的叶更为密集,狭线形,先端尖,有如松针状,长达2cm,宽不足1mm,稀稍宽。总花序顶生,苞叶多数,披针形细小,轮生于茎顶端伞梗的基部;伞梗5~10,各伞梗顶端再1~2次分生出2枝小伞梗,各伞梗及小伞梗顶端各具对生的苞叶及小苞叶,心形或肾形,先端钝或微具凸尖,有时伞梗及小伞梗发育成无性枝,密生松叶状叶;杯状总苞表面无毛,缘部4裂,腺体4,腺体两端通常钝圆。 蒴果卵状球形,具3分瓣,径3~3.5mm,无毛表面稍具皱纹。种子卵形,灰色,长约2mm。花期5~6月,果期5~7月。(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1482页.3085条图) 生境与分布 生于干燥砂质地、海边砂地或山沟内干山坡。 分布于中国东北。原苏联(西伯利亚)、蒙古及欧洲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6~8月采收,晒干。 【化学】: 含大戟萜醇、24-亚甲基环木茨萝烷醇、β-香树脂醇、粘霉烯醇。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14 【药性】: 功效 清热消肿。 主治 结毒肿疡。 用法用量 外用:茎叶研末或熬膏敷患处。。【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中国药用植物图鉴》:“治肿疮:细叶大戟叶及茎,研末或熬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