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liú❶周流。通“流”。見“瀏濫”。 ❷風疾響聲,象聲詞。見“瀏漂”、“瀏蒞”。 瀏(二) 通“溜”,逃走。 元佚名(或曰高文秀)《谇范叔》第四折:“那魏齐手下心腹人极多,只怕有似俺院公的,私下放他浏了,教俺主人那裏去爪(抓)他。”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三折郭马儿白:“好两个後生,拿一个先生,被他浏了,我不问那裏赶上去。” 瀏(一)-通假字-可可诗词网 瀏(一) 通“藰”。 《汉书·司马相如传》:“藰莅芔歙。”注:“藰莅,林木鼓动之声也。”按:《史记》作“瀏莅”。 瀏“浏”的繁体字。 上一条: 浏 下一条: "> 浏瀏{}三4406动潜逃。⑴西南官话。四川。张慎仪《蜀方言》:「潜逃曰~。马致远《岳阳楼》剧谓潜逃去曰~了。」⑵吴语。浙江黄岩。光绪三年《黄岩县志》:「潜逃曰~。」浙江萧山。1935年《萧山县志稿》:「谓人潜逃曰~。去声,风疾貌。」   瀏浏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水部 > 衆水 > 瀏 瀏 liú 水流。漢·揚雄《太玄經·減》:“次八,瀏漣漣,減于生根。”范望注:“瀏,㳅(流)也。”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溳水》:“[温水]其熱可以燖雞,洪瀏百餘步,冷若寒泉,東南流注于溳水。” 瀏liu9E67 “浏”的繁体。 瀏liúL202 “浏”的繁体。 瀏浏, 篆liú[氵(水,意符)+劉(聲符)→瀏(《説文》:“瀏,流清皃。從水,劉聲。《詩》曰:‘瀏其清矣。’”瀏,水清澈〈瀏濫〉;大略地看〈瀏覽〉。)] 《詩經·鄭風·溱洧》:“溱與洧,瀏其清矣。”(溱水和洧水,水流清見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