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红花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红花菜 【名称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概况】: 异名 米布袋(《救荒本草》),碎米荠(《野菜谱》),翘翘花、野蚕豆(《植物名实图考》),荷花郎(《现代实用中药》),斑鸠花(《贵州草药》),滚龙珠(《陕西中草药》),米筛花草、红花草、花菜(《江西草药手册》),米伞花(《贵州民间药物》)翘摇《本草拾遗》,铁马豆(《滇南本草》)。 基源 为豆科黄芪属植物紫云英的全草。 原植物 紫云英Astraglus sinicus L.,又名摇车(《尔雅》注),红花花(《植物名实图考》)。 历史 本品载《本草拾遗》称为翘摇,谓:“翘摇幽州人谓之苕摇,尔雅云柱天,摇车俗呼翘车是也,蔓生细叶,紫花,可食。”《纲目》载“翘摇言其茎叶柔婉,有翘然漂摇,故名……。”陆放翁诗序云:“蜀蔬有二巢,大巢即豌豆之不实者,小巢生稻田中,吴地也多,一名漂摇草,一名蚕豆。”《植物名实图考》载:“吴中谓之野豆,江西种以肥田,谓之野豆,俗呼铁马。”中国历史草药文献多有记载。 形态 1~2年生草本,直立或匍匐生根,高10~40cm,单数羽状复叶。小叶7~13,膜质,倒卵形或倒心形,长0.5~2cm,宽0.5~1.2cm,先端圆、微凹,基部楔形;上面无毛,下面略被白柔毛,托叶广卵形,长0.3~0.6cm,膜质,宿存。伞房花序呈头状,聚生于花序轴顶端;总花梗长4~15cm,疏被白色柔毛;花萼钟状,长约0.4cm,微被白毛,萼齿5,三角披针形,短于萼筒;花冠紫色或白色,长约1.2cm,子房无毛,具短柄。荚果弯镰状长圆形。长1~2cm,宽约0.5cm,顶端具喙,果瓣成熟时黑色,具凸网纹。 种子棕褐色,近肾形,长约0.2cm,宽约0.15cm。花果期2~8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422页.图2574) 生境与分布 原产中国中部及南部现已广为栽培。分布于西南及陕西、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南、广东、广西。 【主药】 采集 3~4月采收全草,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 贮藏 晒干用者置干燥处,防霉。。【化学】: 含胡芦巴碱(Trigonelline)、胆碱、腺嘌呤、脂肪、蛋白质、淀粉,多种维生素,组氨酸、精氨酸、丙二酸和有毒的非蛋白氨基酸、刀豆氨酸(Canavanine)[1]。另外还含有花色甙[2]、皂甙[3]、甾醇[7]、黄酮[4],种子中含有半乳甘露聚糖[5,6]。 参考文献 [1]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97 [2] CA 1978;89:103708d [3] CA 1985;102:P75306n [4] CA 1980;93:91880w [5] CA 1974;80:80100x [6] CA 1981;94:44071u [7] CA 1974;81:88011k 【药性】: 性味 甘、辛,平。 ❶ 《贵州民间药物》:“微甘。” 功效 清热解毒,祛风止咳。 主治 风痰咳嗽,喉痛,火眼,疔疮,带状疱疹,外伤出血。 ❶ 《贵州民间药物》:“清火解毒。治疔疮,喉痛,痔疮。”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鲜用捣汁。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江西《草药手册》:“治风痰咳嗽:紫云英(白花的干全草)30g,白马骨15g,蓬蔂12g。水煎,加白糖,早晚饭前各服1次。” 单方应用 ❶ 《贵州民间药物》:“治疔毒:米花捣烂,敷疔疮周围,露头。”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