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红楤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红楤木

【概况】:

异名 红老虎刺、鸟不踏、红鸟不宿(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红刺桐、千枚针(《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基源 为五加科楤木属植物刺茎楤木的根皮。

原植物 刺茎楤木Aralia echinocaulis Hand.-Mazz.,又名棘茎楤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形态 小乔木,高3~7m。

小枝密生细长直刺,刺长7~14mm。

叶为二回羽状复叶,长30~50cm;叶柄长25~40cm,疏生短刺;托叶和叶柄基部合生,栗色;羽片有小叶5~9;小叶长圆状卵形至披针形,长4~11.5cm,宽2.5~5cm。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至阔楔形,歪斜,两面均无毛,下面灰白色;小叶近无柄。

花序为由多数伞形花序组成的顶生圆锥花序,长30~50cm;主轴和分枝有糠屑状毛,后期毛脱落,伞形花序直径约1.5cm,有花12~20(~30)朵;苞片卵状披针形,长约10mm;小苞片披针形,长约4mm;花白色;萼无毛,具5小齿;花瓣5,卵状三角形;雄蕊5;子房5室;花柱5,离生。果实球形,有5棱,直径2~3mm,5枚宿存花柱反析,长1~1.5mm,基部合生。

花期6~8月,果期9~11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1043页.图3815)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数百米至2600m的山沟、林缘及土壤较湿润的山坡。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

【生药】:

采集 根全年可采,洗净,剥取根皮或切片,晒干。

贮藏 置干燥处。

【药性】:

性味 ❶ 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微苦。”
❷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温,微苦。”
❸ 《全国中草药汇编》:“微苦,温。”

功效 ❶ 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祛风湿,行气活血,消肿解毒。”
❷ 《全国中草药汇编》:“活血破瘀,祛风行气,清热解毒。”

主治 风湿痹痛,溃疡病,跌打损伤,痈疽。 ❶ 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治跌打损伤,骨折,妇女败血,骨髓炎,痈疽,狂犬咬伤,风湿痹痛。”
❷ 《全国中草药汇编》:“主治跌打损伤,骨折,骨髓炎,痈疽,风湿痹痛,胃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

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溃疡病:红楤木根60g,长梗南五味子藤(红木香)、乌药、枳壳、甘草各9g。水煎服。”
❷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跌打损伤,风湿痛:红楤木根、红茴香根、细柱五加根各1000g,虎杖根1500g,甘草500g、烧酒15kg。先将药物用冷开水浸湿,再加入烧酒,浸30天。取出过滤即成。

成人每次服10ml,1天3次。”
❸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坐骨神经痛:红楤木根、凌霄根、山药、石豆兰各30g,虎刺根15g开水煎服。”
❹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崩漏:红楤木根、胡颓子根、大蓟根各60~120g。加猪夹心肉煮服。

有炎症发热者,酌加六月雪、蕺菜、节节草各30g。”

单方应用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外伤出血:鲜红楤木根皮,加食盐少许捣烂,外敷伤处。”

食疗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风湿性关节炎:红楤木根60g。加猪前蹄1只,煮熟冲黄酒,吃肉和汤。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7: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