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合(鸠合) 纠集(鸠集)
纠合(鸠合)jiūhé 纠集(鸠集)jiūjí 动词。 表示把分散的人或组织集中到一起;都含有临时拼凑的意味。 “纠合”强调使形成某种联合;常用于贬义。例如:“罗雄为了救父亲,纠合了几个伙伴准备进城去劫狱,结果收回来的是父亲的尸体”(黎汝清:《万山红遍》);“据洪承畴、孙传庭两臣所奏,李自成所纠合之各股流贼,有的击溃,有的歼灭,有的投降”(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上册)。 “纠集”强调使聚集一起;完全是个贬义词。 例如:“李太平在羊山纠集了一小撮坏分子想当皇帝”(李准:《马小翠的故事》);“上海市党部纠集的一批提倡过象征主义的诗人,专写文坛花絮的文贩……提出的所谓‘民族主义文艺运动’,便是这一政策的产物”(唐弢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卷);“这篇文章详细叙述了……胡杏如何领头救济灾民,如何聚众抢粮,又如何纠集不逞之徒,放火焚烧南公安稽查站”(欧阳山:《苦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