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丸
【方源】: 《千金》卷五。 【异名】: 紫双丸(《圣惠》卷七十六)、紫霜丸(《局方》卷十)、紫霞丸(《幼科类萃》卷六)、紫丸子(《赤水玄珠》卷二十六)、四味紫丸(《杏苑》卷七)。 【组成】: 代赭 赤石脂各一两 巴豆三十枚 杏仁五十枚 【用法】: 上为末,巴豆、杏仁别研为膏,相和,更捣二千杵,当自相得。若硬,入少蜜同捣之,密器中收。三十日儿服如麻子大一丸,与少乳汁送下,食顷后与少乳,勿令多。至日中当小下热除,若未全除,明旦更与一丸。百日儿服如小豆大一丸,以此准量增减。夏月多热,喜令发疹,二三十日辄一服佳。紫丸虽下不虚人。 【功用】: 《小儿药证直诀》:消积聚。 【主治】: 小儿变蒸,发热不解,并挟伤寒温壮,汗后热不歇;及腹中有痰癖,哺乳不进,乳则吐 ,食痫,先寒后热者。 【方论选录】: ❶ 《医林纂要》:紫霜丸以治变蒸不解。盖脏气变动之际,宜镇定其心神,安固其气血,而随之以推陈致新也。二石可镇心神,固气血;杏仁、巴豆霜可推陈致新而用之有节也。 ❷ 《小儿药证直诀类证释义》:此方巴豆攻下积聚,伍以赤石脂以缓之,代赭石、杏仁镇惊降逆,故能治小儿积聚以及惊痰诸证。由于此方巴霜较多,攻泄有余,是为治标之剂,实积及实热生痰者宜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