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管角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管角螺 【概况】: 异名 角螺、响螺、海螺、号螺(《中国药用动物志》),响螺厣(《中国动物药》)。 基源 为盔螺科角螺属管角螺的厣。 原动物 管角螺Hemifusus tuba(Gmelin) 形态 贝壳大,呈梨形,两端较尖。螺旋部短,其高度不及壳高1/3。体螺层中部膨大,前端尖长。 自螺旋部第3层开始到体螺层止,每层肩部有一列随著螺层旋转的结节突起和细密的肋纹,在体螺层则形成三角的棘。贝壳表面有一层黄褐色的壳皮,其上有黄褐色或淡棕色的茸毛,死后茸毛常不脱落。壳口长大,后部较宽,口内呈淡红色,有珍珠光泽。厣角质,梨形,棕色。生长线粗糙。(图见《中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35页.图38) 生境与分布 栖息在近海底深约10余米左右的泥沙或泥质海底。分布于东海和南海。 。【生药】: 采集 四季捕捉,捕后将螺投入沸水中,去壳将肉和厣分别取出,晒干。 【化学】: 近2kg卵囊(Egg sack)的液体物质,加热凝固,得粗Vitallin160克,为吸湿性物质。 含胆碱、氨基酸(丙氨酸0.71%、缬氨酸0.27%、亮氨酸10.29%、脯氨酸1.1%、苯丙氨酸0.22%、门冬氨酸1.6%、酪氨酸0.8%、精氨酸3.73%、赖氨酸0.86%、色氨酸1.49%),卵囊(Egg capsule)蛋白,Albumoids与角蛋白(Keratin)及弹性蛋白(Elastin)类似,其中含甘氨酸、酪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及谷氨酸等,后二者含量占蛋白量的30%。 厣主由胶蛋白组成。 参考文献 中国药用动物志协作组.中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35 。【药性】:功效 清热解毒,生肌敛疮,滋阴补虚。 主治 中耳炎,白带过多,小儿头疮,体虚倦怠,四肢酸软,潮热盗汗等。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10~30g,外用:调敷。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❶ 《中国动物药》:“治白带过多:响螺厣25g,海螺蛸25g,焙干研细末,每服5g,开白水送服。” 单方应用 《中国动物药》:“治小儿头疮:响螺厣适量烧存性,研末,麻油调敷。”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