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答复 回复 回答 答话 对答 答对 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答复 回复 回答 答话 对答 答对 答 答复dáfu 回复huífù 回答huídá198 答话dáhuà 对答duìdá110 答对dáduì110答dá198 动词。 表示对别人的话语回应以话语。 “答复”用于文字上的或口说的话语回应形式,有郑重的态度色彩,多在外交或正式交往关系中使用。例如:“以上二项要求南京反动政府给予答复”(《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但来信没有地址,无法答复,只得在这里说几句”(鲁迅:《三闲集》)。 “回复”只用于文字回应形式,含有“写回信”的意味。 例如:“这期间,稚凤给他的信是不少的,然而他一个字也没有回复”(刘心武:《醒来吧,弟弟》);“收到此信,请即回复”。 “回答”含有“对问话作回应”的意味,多用于口说的回应形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较为普遍。 例如:“他在哪里呢?他自己也不能正确回答出”(老舍:《骆驼样子》);“领队同志介绍说,她是某车站的售票员,表演项目是流利回答全国任何一个大站的里程与票价”;“‘听见了,’大臣们哆嗦著回答”(《叶圣陶选集》);“方书记微笑著等候我们回答”(黎汝清:《海岛女民兵》)。 “答话”和“对答”也含有“对问话作回应”的意味,但是只用于口说的而非文字上的回应形式。 “答话”强调说出话来回应别人,多出现在否定式的说法中;“对答”则强调和别人应对,常出现在和“如流”组合的固定词组中。例如:“人家问你两遍,你怎么不答话呢”,“老张刚要答话,一个姑娘伸过一只瓶子,他又赶忙应付买油的了”(浩然:《艳阳天》,第一卷);“孙若西一时找不上话对答,沉吟一霎”(冯德英:《迎春花》);“院长问了不少问题,那青年毫不胆怯,对答如流”。 “答对”是“对答”的等义词,较少用。 “答”和“答话”、“答对”的意思较为一致,除用于口头上回应别人的问话外,还常用于书面上回应试题或一般问题;是文言词,但已可在口语中使用,出现于有文言词配合的语句时则有书面语色彩。 例如:“那个女人没答她,丢下烟袋就去呕吐”(《萧红选集》);“‘对,答得对!’水山满意地赞许道”(冯德英:《迎春花》);“能否国庆节前动身来沪,请速答”。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