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笔筒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笔筒草

【名称出处】:《草木便方》

【概况】:

异名 通气草(《草木便方》),土木贼(《分类草药性》),节节草(《湖南药物志》),土麻黄、野麻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基源 为木贼科木贼属植物节节草的全草。

原植物 节节草Hippochaete ramosissima(Desf.)Boerner(Equisetum ramosissimum Desf.)

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横走,黑色;地上茎直立,灰绿色,单生或丛生,高20~80cm。

基部分枝,各分枝中空,有棱脊6~20条。

叶退化,下部连合成鞘,鞘齿短三角形,黑色,具易落的膜质尖尾,每节有小枝2~5个。孢子穗紧密,椭圆形,无柄,长0.5~2cm;孢子叶六角形,中央凹入,盾状著生,排列紧密,边缘生长孢子囊。孢子同型,具2条丝状弹丝,绕于孢子上,遇水弹开,以便繁殖。(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116页.图232)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350~2800m的潮湿路旁、溪边、砂地或荒原。中国各地广布。。

【生药】:

采集 全年可采收全草,以4~5月生长茂盛时采收为好。

【药理】:

猪皮下注射南非洲产笔筒绿色部分的醇浸剂可引起惊厥和死亡。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877

【药性】:

性味 甘、苦,平。

❶ 《福建民间草药》:“甘、微苦,平。”
❷ 《闽南民间草药》:“甘、微苦,温。”
❸ 《四川中药志》:“凉,微苦。”

功效 清热明目,除湿利尿。

主治 目赤肿痛,翳膜遮睛,淋浊,鼻衄,便血,尿血,牙痛。 ❶ 《本草便方》:“通气,明目,利九窍,治跌伤,消积滞,止嗽化痰。”
❷ 《分类草药性》:“男子平胃火,妇人补血气。”
❸ 《天宝本草》:“治赤白云翳,去风,清热,除湿,通淋。”
❹ 《福建民间草药》:“明目,益志,清热,利尿。”
❺ 《四川中药志》:“清心火,去潮热,散云翳。治暴发火眼,涩痛,溢泪及目赤肿痛,并疗鼻血。”
❻ 《湖南药物志》:“治妇女血崩,筋骨痛,火牙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重庆草药》:“治火眼:笔筒草、金钱草、四叶草、珍珠草、谷精草各15g。水煎服。”
❷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迁延性传染性肝炎:笔筒草,络石藤、川楝子各9g,黄栀根、香茶菜各12g。水煎服。”
❸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血尿:笔筒草,羊蹄、鳢肠各15g,木花30g,白茅根120g。

水煎服。”
❹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肾盂肾炎:笔筒草、一包针、车前草、马蹄金各15g,黄毛耳草、活血丹各30g。水煎服。”

单方应用 ❶ 《福建民间草药》:“治急淋:笔筒草30g,加冰糖15g水煎服。”
❷ 《福建民间草药》:“治骨折:整复后用鲜笔筒草60g,调红糖捣烂敷。”
❸ 《湖南药物志》:“治疟疾:笔筒草3g,水煎服。”
❹ 《湖南药物志》:“治肠风下血,赤白带下,跌打损伤:笔筒草6g,水煎服。”
❺ 《重庆草药》:“治眼雾:笔筒草煎水洗并内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