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竻苋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竻苋菜 中药名。 出《岭南采药录》。别名:野苋菜,土苋菜,猪母菜,野勒苋,刺刺草。 为苋科植物刺苋Amaranthus spinosus L.的根或全草。 多年生直立草木,高30厘米至1米,多分枝。茎有时呈红色,下部光滑,上部稍有毛。叶互生;卵形或菱状卵形,长4~10厘米,宽1~3厘米,两端渐狭,全缘或微波状,中脉背面隆起,先端有细刺;叶柄几与叶片等长或稍短;叶腋有坚刺1对。花单性,雄花簇生于叶腋。呈球状;雄花集为顶生的直立或微垂的圆柱形穗状花序;花小,绿色或绿白色,刺毛状苞片约与萼片同长或过之;萼片5;雄蕊5。胞果近卵形,盖裂。花果期5~10月。野生于荒地或圃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夏秋可采。本品味甘,性寒,主入心、肾二经。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治痢疾,便血,浮肿,白带,胆结石,瘰疬,痔疮,疔疮,喉痛,蛇咬伤。 内服:煎汤,9~15克(鲜者30~60克)。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烧存性研末撒。 虚痢日久及孕妇忌服。 酌加水,煎取半碗,饭前服。 水煎服,每日1剂,连续服用。 水煎于饭后温服,日服2次,连续服10余天。妇女经期及孕妇忌服(上2方出《福建中草药》)。 ❺ 治瘰疬:鲜刺苋全草或鲜根茎60~90克。水煎调酒服。 ❻ 治湿疹:刺苋全草适量。水煎,加食盐少许,洗浴患处(以上2方出《福建中医药》)。 加水适量煎服。另取叶1握,以开水洗净,捣烂敷贴伤口(以上3方出《福建民间草药》)。 ⑾治臁疮:刺苋和桐油捣烂贴患处(《闽东本草》)。现代临床用之治疗溃疡病出血。 新鲜竻苋菜根250克,洗净切片,加水煎熬3~4小时,去渣浓缩成150~200毫升口服,每天1剂。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