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竹叶椒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竹叶椒 【概况】: 异名 花椒(《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具椒子、山巴椒(《广东药用植物手册》),狗花椒、岩椒(《采色生草药图谱》),臭花椒、玉椒(《湖南药物志》),山花椒、鸡椒(《浙江天目山药物志》)。 基源 为芸香科花椒属植物竹叶花椒的果实。 原植物 竹叶花椒Zanthoxylum armatum DC.(Z.planispinum Sieb.et Zucc.) 历史 竹叶椒,最早见于《图经本草》,在秦椒条下有“……今成皋诸山,谓之竹叶椒,其木亦如蜀椒,少毒热,不中合药,可著饮食中,又用蒸豚最佳。”现成皋一带,确有竹叶椒的分布,《图经本草》所载的竹叶椒,是否即现今的竹叶椒,由于记载简单,尚需进步查证。 形态 灌木或大灌木,枝扩展,具皮刺,通常弯斜,基部扁,老枝上的皮刺,基部常木栓化,暗灰褐色。 单数羽状复叶,互生,长短不一;叶柄无毛,具翼;叶轴下面有皮刺,或在上面小叶片基部处有托叶状的小皮刺一对;小叶3~9,对生,纸质,无毛,长2~12cm,宽1~2.5cm,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小圆锯齿或无,,侧脉不明显,绝不凸出,有时有稀少的透明腺点。聚伞圆锥花序,腋生,单性,花枝扩展,通常不被毛或被短毛,但结果时几无毛;花细小,青色,花被一轮,6~8;雄花雄蕊6~8,花丝细长,花药广椭圆形,药隔顶部有1色泽较深的腺点,退化心皮先端2裂;稀3裂;雌花心皮2~4,花柱略侧生,柱头略呈头状。果实红色,有粗大而凸起的腺点,成熟心皮1~2,稀为3;种子卵圆形,黑色,具光泽。花期3~5月,果期6~8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图2810) 生境与分布 生长于路边,村舍前后,林下,及丘陵山地。 分布于中国秦岭以南各地。 。【化学】:果实含挥发油[1]。 附 茎含木兰碱0.02%、竹叶椒碱(Xanthoplanine)0.01%[2]、β-香树脂醇(β-Amyrin)、l细辛脂素(l-Asarinin)、l-竹叶椒脂素(l-Planinin)[3]。 参考文献 [1]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第1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72∶397 [2]药学杂志(日)1961∶81(2)∶238 [3]药学学报1988;23(6)∶422 【药性】: 性味 辛,温。 ❶ 《贵州民间药物》:“辛,温。” 功效 散寒,止痛,祛蛔。 主治 胃寒及蛔虫腹痛,牙痛,湿疮。 ❶ 《广西药用植物名录》:“行气消肿,祛风散瘀,止咳,祛蛔。治胃痛。”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研末,每次1.5~3g。外用:煎水洗。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江西草药》:“治胃痛、牙痛:竹叶椒果3~6g,山姜根10g。研末,温开水送服。” 单方应用 ❶ 《江西草药》:“治痧症腹痛:竹叶椒果10~15g,水煎服;或研末,每次1.5~3g,黄酒送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