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
中药名。 出《名医别录》。别名:淡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Lodd.)Munro var.henonis(Mitf.)Stapf ex Rendle的叶,见“竹茹”条。 随时采鲜者入药。叶呈狭披针形,长7.5~16厘米,宽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钝形,叶柄长约5毫米,边缘之一侧较平滑,另一侧具小锯齿而粗糙;平行脉,次脉6~8对,小横脉甚显著;叶面深绿色,无毛,背面色较淡,基部具微毛;质薄而较脆。气弱,味甘淡,性寒,无毒。 入心、肺、胆、胃经。功能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治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赤,口糜舌疮。内服:煎汤,6~12克。 ❶ 治产后血气暴虚,汗出:淡竹叶,煎汤三合,微温服之,须臾再服(《经效产宝》)。 ❷ 治头疮乍发乍差,赤焮疼痛:竹叶一斤烧灰,捣罗为末,以鸡子白和匀,日3~4次涂之。 见《圣惠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