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纪年
亦作《纪年》、《汲冢纪年》。 书名。晋咸宁五年(279),一说太康六年(285)或二年发现于汲郡战国古墓。原十三篇,系用战国文字书于竹简之上,经西晋学者整理写定而流传于世。 编年体。 为古代编年大事记,起自上古,止于魏襄王二十年(前299)。自周幽王被杀,接以晋事;三家分晋后专述魏事。 所记上古史事,多与传统记载不合,故为时儒排斥,以至流传渐稀,约在宋代亡佚。后有人杂采各书,辑成《今本竹书纪年》,然不可信,清代据以整理、校释者十余家。 有朱右曾辑原书佚文为《汲冢纪年存真》二卷,近人王国维为之补证,成《古本竹书纪年辑校》,今人亦续有补辑。“古本”虽较可靠,但“今本”出现年代较早,仍有参考价值,是研究先秦史的要籍。现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竹书纪年辑证》通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