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端 《广韵》多官切,平桓,端。 ❶ 正,不偏斜;直,不弯曲。《礼记·玉藻》:“君子之容舒迟﹐见所尊者齐遫﹐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孔颖达}疏:“目容端者﹐目宜端正﹐不邪睇而视之。”《墨子·非儒下》:“席不端﹐弗坐;割不正﹐弗食。”{宋}{戴埴}《鼠璞·樊迟学稼》:“畎欲深而端﹐亩欲沃以平。”{宋}{姜夔}《续书谱·真》:“悬针者﹐笔欲极平﹐自上而下﹐端若引绳。” 《左传·昭公六年》:“则有{晋}{郑}﹐咸黜不端﹐以绥定王家。”{杜预}注:“爲王室去不端直之人。”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孔颖达}疏:“端﹐犹首也。”《孟子·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唐}{韩愈}《原道》:“不求其端﹐不讯其末。” 《礼记·礼运》:“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孔颖达}疏:“端﹐谓头绪。”《三国志·魏志·郭嘉传》:“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唐}{韩愈}《李君墓志铭》:“其説汪洋奥美﹐关节开解﹐万端千绪﹐参错重出。” 《庄子·秋水》:“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成玄英}疏:“不见水之端涯。”《淮南子·主术训》:“主道员者﹐运转而无端。”{高诱}注:“端﹐厓也。”《后汉书·赵咨传》:“反素复始﹐归于无端。”{李贤}注:“端﹐际也。” 《史记·黥布列传》:“{赫}至﹐上变﹐言{布}谋反有端﹐可先未发诛也。”{晋}{陆机}《君子行》:“福锺恒有兆﹐祸集非无端。”{清}{侯方域}《郑氏东园记》:“或曰﹐凡妖祥之端﹐必其大者先见﹐而后小者应之。” 《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説王万端。”{唐}{杜甫}《寒硖》诗:“行迈日悄悄﹐山谷势多端。”{明}{沈德符}《野获编·内阁一·辅臣殿阁衔》:“但有崇进与斥削二端﹐更无外补左官之事矣。”{郭沫若}《沸羹集·文化界时局进言》:“更就有碍于民主实现者而言﹐则有荦荦六大端﹐应请加以考虑。” 《西游记》第十六回:“你看那衆和尚﹐搬箱擡笼﹐抢桌端锅﹐满院里叫苦连天。”《红楼梦》第三五回:“正值{ ” 多用于丧祭场合。《周礼·春官·司服》:“其齐服有玄端素端。”{郑玄}注:“端者﹐取其正也。” ’注云:‘二丈爲一端﹐二端爲一两﹐所谓匹也。二两﹐二匹也。 ’然则以端爲匹非矣……若束帛﹐则卷其帛爲二端﹐五匹遂见十端。”《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次日﹐大爷备了八把点铜壶﹑两瓶山羊血﹑四端{苗}锦﹐六篓贡茶﹐叫人挑著﹐一直来到{葛来官}家。” 恰巧;正好。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其余诚太迫急﹐奈何?妾薄命﹐端遇{竟宁}前。”{严复}《救亡决论》:“彼唯有见于近而无见于远﹐有察于寡而无察于多﹐肉食者鄙﹐端推此辈。” ”{张伯驹}《续洪宪纪事诗》之六二:“再起{东山}成画虎﹐围棋端不救苍生。” {宋}{葛胜仲}《临江仙》词:“郊外黄埃端可厌﹐归来移病香闺。”{明}{周履靖}《锦笺记·赐婚》:“下官端爲{淑娘}姻事﹐历尽无数间关。”{刘成禺}《洪宪纪事诗》之九十:“{湘绮老人}端解事﹐封还官职避弹章。” ”按﹐《荀子·臣道》作“喘而言﹐臑而动”。 笏;手版。《管子·宙合》:“故退身不舍端﹐修业不息版。”{戴望}校正:“端﹐当读爲专﹐假借字也。《説文》曰:‘专﹐六寸簿也。’{段氏}注云:‘六寸簿﹐盖笏也……六寸未闻﹐疑上夺“二尺”字﹐《玉藻》曰“笏度二尺有六寸”﹐此法度也﹐故其字从寸。’{望}谓古耑声﹑声字同部﹐故可假借爲专。 ” {明}{宋濂}《端木府君墓志铭》:“予友{端}君{以善}既卒之一年……君讳{复初}。{以善}﹐其字也。 姓{端木}氏。其先爲{卫}人﹐出于{孔}门弟子{子贡}之裔。今独以‘端’称氏者﹐从省文也。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