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窬
亦作“[窥踰]”亦作“[窥觎]” ❶ 觊觎。 {三国} {魏}{卫觊}《汉金城太守殷君碑》:“乃敷权略﹐奬厉威信﹐猃狁率服﹐不敢窥踰。”{周素园}《贵州民党痛史·发展时期》:“{荩诚}既短于才﹐又不能开诚布公容纳各方意见﹐军政上根本动摇﹐致啓奸人之窥窬。”《文选·王俭<褚渊碑文>》:“{桂阳}失图﹐窥窬神器。”{吕向}注:“窥窬﹐谓欲有篡逆之心也。”《旧唐书·沈法兴传》:“是时﹐{杜伏威}据{历阳}﹐{陈稜}据{江都}﹐{李子通}据{海陵}﹐并握强兵﹐俱有窥觎{江}表之志。” ❷ 希求。{唐}{陈子昂}《宿空舲峡青树村浦》诗:“委别高堂爱﹐窥觎明主恩。”{南朝} {陈}{徐陵}《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觅之者等若牛毛﹐得之者譬犹麟角。以此之外﹐何所窥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