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租庸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租庸调 田租、力庸和户调的合称。 中国唐代前期主要的赋役制度。唐武德七年(624年),在均田制基础上作出规定:每丁每年纳粟2石(或稻3石)为租;每丁每年服役20日,如以物代役,每日折纳绢3尺(或布3.6尺),为庸;蚕乡每丁每年纳绢2丈、绵3两(或纳布2.4丈、麻3斤),为调。中男(16岁以上)受田后,即需纳租调并服役;成丁(21岁以上)后,还需服兵役。 后因均田制废除,它也就无法继续实行,于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为两税法所代替。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