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神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神曲 【概况】: 异名 六神曲(《本草便读》)。 基源 为蓼科蓼属植物辣蓼,菊科蒿属植物青蒿和蔷薇科杏属植物杏或山杏的种仁等药加入面粉或麸皮混和后,经发酵而成的曲剂。 原植物 辣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 青蒿Artemisia annua L.。杏Armeniaca vulgaris Lam.。山杏Armeniaca sibirica(L.)Lam. 历史 本品始载于《药性论》,历代本草医书多有论述其功效,在《本草经疏》记载:“古人用曲,即造酒之曲,其气味甘温,性专消导,行脾胃滞气,散脏腑风冷。神曲乃后人专造,以供药用,力倍于酒曲。 ”记载本品内含的是《本草求真》:“神曲,辛甘气温,其物本于白面、杏仁、赤小豆、青蒿、苍耳,红蓼六味,作饼蒸郁而成,其性六味为一,故能散气调中,温胃化痰,逐水消滞,小儿补脾医多用此以为调治。”今神曲所采用的植物主要是上述几种。 余项参见上述有关条目。 。【生药】: 鉴别 本品为方形或长方形的块状,宽约3cm,厚约1cm;外表土黄色,粗糙。 质硬脆,易断,断面不平,类白色,可见未被粉碎的褐色残渣及发酵后的空洞。有陈腐气,味苦。以陈久、无虫蛀者为隹。 加工炮制 制法:用鲜青蒿、鲜苍耳、鲜辣蓼各12kg,切碎;赤小豆碾米、杏仁去皮研碎各6kg,混合拌匀,入麦麸100kg,白面60kg,加水适量,揉成团块,压平后用稻草或麻袋覆盖,使之发酵,至外表长出黄色菌丝时取出,切成约3cm见方的小块,晒干即得。 另法:用鲜蓼子4.5kg,鲜青蒿、鲜苍耳各1.5kg,洗净,切碎,加水浸泡;杏仁去皮研碎、赤小豆研碎各6kg,加水煮成粥状,混合拌和,入白面150kg,略加清水,反复揉匀,然后压成方块,用麻叶包裹,置温室中经发酵后,切成小块,晒干即得。 ❶ 炒神曲 取麸皮撒匀于热锅内,俟起捆,将神曲倒入,炒至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或不加麸皮,炒至黄色亦可。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化学】: 含酵母菌、淀粉酶、挥发油、甙类、脂肪油及维生素B等。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740 【药性】: 性味 甘、辛,温。 ❶ 《珍珠囊》:“辛。” 归经 入脾、胃经。 ❶ 《汤液本草》:“入足阳明经。” 功效 健脾和胃,消食调中。 主治 饮食停滞,胸痞腹胀,呕吐泻痢,产后瘀血腹痛,小儿腹大坚积。 ❶ 《药性论》:“化水谷宿食,癥结积滞,健脾和胃。” 能治小儿腹坚大如盘,胸中满,胎动不安,或腰痛抢心,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或研末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本草经疏》:“脾阴虚,胃火盛者不宜用;能落胎,孕妇宜少食。”。【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❶ 配山楂、麦芽,治饮食积滞。 ❷ 配藿香、苏叶,治感冒食滞。 ❻ 配地黄、白术,治产后冷痢。 方选和验方 ❶ 消食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脾胃俱虚,不能消水谷,胸膈痞闷,腹膈时胀,连年累月,食减嗜卧,口苦无味,虚羸少气:乌梅(去核,焙干)、干姜(炮)各120g,小麦蘖(炒黄)90g,神曲(捣末,炒)186g上件为末,炼蜜和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5丸加至20丸,米饮下,日2服,不计时候。 每服50~100丸,空心食前,米饮汤下。 ❸ 曲术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时暑暴泻及饮食所伤,胸膈痞闷:神曲(炒)、苍术(米泔浸一宿,焙干)各等份。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不拘时,米饮吞下。 熬生姜自然汁和丸,如梧桐子大。 食前粥饮下30丸。 每服,以粥饮调下6g,日3~4服。 冬加肉豆蔻,去芍药,为细末,神曲糊为丸服。 ❼ 曲术丸(《三因方》)治中脘宿食留饮,酸蜇心痛,吐清水:神曲(炒)90g,苍术(米泔浸)45g,砂仁30g,陈皮(去白)30g。 上为细末,生姜汁另煮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丸姜汁送下。 ❾ 神曲丸(《备急千金要方》)治心悸、失眠:磁石60g,朱砂30g,神曲120g。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⑾《方脉正宗》:“治脾虚不能磨食:神曲120g,白术90g,人参30g(俱炒),枳实(麸拌炒)15g,砂仁(炒)12g。共为末,饴糖为丸,梧桐子大。 每早、晚各服9g,白汤送下。” ⑿《明医指掌》:“治食疟膨胀食少,或时作痛:神曲、麦芽、槟榔、草果、苏叶、苏梗各30g。水煎服。 ” ⒀《普济本事方》:“治脾虚不食,停饮胁痛:神曲(微炒)300g,白术150g,干姜(炮)、官桂各90g,吴茱萸(汤浸7次,焙)、川椒(微炒)各60g。上药为细末,薄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生姜汤下,食前稍空服。有饮加半夏曲60g,癸亥中予作数剂自服,饮食倍进。 ” ⒁《普济本事方》:“治脏腑泄滑:神曲(炒碎)、川芎、白术、附子(炮去皮、脐)各等份。上为细末,用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米汤送下。” ⒂越鞠丸(《丹溪心法》)治胸闷胸痞,脘腹胀痛,嘈杂吐酸,食欲不振:香附(醋炙)、苍术(泔水炙)、神曲(炒)、栀子(姜炒)、川芎各等份。上药研末,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g,口服1~2次,温开水送下。 ⒃四正散(《医醇賸义》)治暑月呕吐:霍香4.5g,苍术3g,厚朴3g,砂仁3g,神曲9g,茯苓6g,半夏3g,广皮3g,竹茹2.4g。姜汁2小匙冲服。 ⒄温中平胃散(《医醇賸义》)治胃胀,腹满,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炮姜1.5g,砂仁3g,木香1.5g,神曲(炒)9g,谷芽(炒)9g,广皮3g,茅术3g,厚朴3g,枳壳3g,青皮3g香橼皮2.4g。水煎服。 ⒅吴茱黄散(《医醇賸义)》治肠痹,腹痛气急,大便飧泄:吴茱萸1.5g,干姜1.5g,神曲30g(炒),砂仁30g,肉蔻15g,白术30g,厚朴30g,陈皮30g,良姜15g。研末,每服3g,食前米饮下。 ⒆白术丸(《笔花医镜》)治气虚中满:白术、茯苓、砂仁、陈皮、神曲各45g,五谷虫120g。用荷叶老米煎水为丸。 ⒇曲蘖枳术丸(《明医指掌》)治痞消食强胃:神曲90g,酒曲30g,枳实30g,白术60g。上为末,荷叶煮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空心白汤送下50~60丸。 单方应用 ❶ 《纲目》:“用于回乳:神曲6g,研末,酒下。” 亦治小儿食积臌胀。” 食疗 ❶ 竹叶神曲粥(《奉化方食》)治产后感冒:竹叶30g,神曲10g。 加糖煮汁,取汁煮粥食。 研碎,用1000g米酒浸泡7天。每服30m1,1日2次。 ❸ 曲米粥(《多能鄙事》)治老人脾虚食不消化,泄痢不止:神曲(炙,捣末)60g,青粱米60g,上和作粥,空心食之。 常服温中极佳。 【历史医药家论述】 ❶ 李时珍《纲目》:“按倪维德《启微集》云:神曲治目病,生用能发其生气,熟用能敛其暴气也。” ” ” ” 妇人产后欲回乳者,炒研酒服6g,日二即止,甚验。 ” 另外,其所含的主要有效成分淀粉酶、脂肪酶也会因持续煎熬温度过高而丧失活性;能刺激胃粘膜反射性引起消化液分泌增加的挥发油也挥发散失;所含的能抑制肠内过渡发酵而治疗腹胀的乳酵菌也被灭活,从而丧失其消食和胃的作用。作者建议神曲不入煎剂为好,可将神曲单独加工成丸剂,片剂或散剂,在使用时以汤液送服,这样可能更有利于药效的发挥并能减少用量,或与它药配伍制成丸、片、散、胶囊剂内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