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
《孙子兵法·九地》:“梦舟破釜,若驱群羊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已杀卿子冠军(楚军统帅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漳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 《孙子兵法》所说的“焚舟破釜”,虽也表示誓死决战的意义,但尚不具备文学典故的典型性。《史记》项羽“破釜沉舟”始具备此意义。 项羽前锋军救巨鹿,初战少利,羽率大军渡过漳河,破釜沉舟以激厉士气。终于杀苏角,虏王离,大败秦军于巨鹿之野。后因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决心,义无反顾。 明·史可法《请出师讨贼疏》:“我即卑宫菲食,尝胆卧薪,聚才智之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之物力,破釜沉舟,尚恐无救于事。”(见《史忠正公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