砒霜
中药名。 见《日华子本草》。为砒石经升华而得的精制品。 为白色粉末,无臭,无味,能溶于水、乙醇、酸类及碱类。加热则升散而发蒜臭。 味辛酸,性热,有毒。入脾、肺、肝经。劫痰截疟,杀虫,蚀恶肉。治寒痰哮喘,疟疾,休息痢,梅毒,痔疮,瘰疬,走马牙疳,癣疮,溃疡腐肉不脱。 《本草纲目》:“蚀痈疽败肉,枯痔,杀虫。”《医学入门》:“主恶疮瘰疬,腐肉,和诸药敷之,自然蚀落。又治蛇尿著人手足,肿痛肉烂,指节脱落。为末,以胶清调涂。 ”入丸、散,1~5毫克。外用,研末撒或调敷,或入膏药中贴之。 本品毒性比砒石更剧烈,内服极宜谨慎。体虚及孕妇忌服。 治哮喘:砒霜、面、海螵蛸各3克。为末,水调作饼子,慢火炙黄,再研令细。每服一字,用井花水作一呷,服良久,吐出为度。小儿减半。忌食热物(《赤水玄珠》)。 现代临床亦用之治疗哮喘。 用砒霜3克,淡豆豉30克,加工制成紫金丹1000粒,每晚临睡前服1~6粒。开始先用1~2粒,如无明显反应,再逐渐增至足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