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砒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砒石 中药名。 出《开宝本草》。别名:砒黄,信砒,人言,信石。为氧化物类矿物砷华Arsenolite的矿石。目前多为毒砂、雄黄等含砷矿石的加工制成品。砷华,等轴晶系。晶体为八面体,通常为无定形的粒状、块状及粉末状。 颜色为白色,常带淡黄或淡红色。条痕白色或淡黄色。 光泽玻璃状或绢丝状,断口参差状。硬度1.5。 比重3.7~3.72。系由它种砷矿分解而成。 与它种含砷矿共生。纯粹者较少。加工方法:选取纯净的雄黄,砸成10厘米上下的块,点燃之,使雄黄燃烧,生成气态的三氧化二砷及二氧化硫,然后通过冷凝管道,使三氧化二砷得到充分冷凝,即为信石。 二氧化硫另从烟道排出。 药材:有红信石、白信石两种,以红信石为主。红信石,又名,红矾、红砒。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白色,有黄色或红色彩晕,略透明或不透明,光泽玻璃状、绢丝状或无光泽。质脆,易砸碎。 气无。 本品极毒,不可口尝。以块状、色红润、有晶莹直纹、无渣滓者为佳。 炮制、去净杂质,砸碎,装入砂罐内,用泥将口封严,置炉火中煅红,取出放凉,研为细粉。味辛酸,性热,有毒。入肠、胃。劫痰截疟,杀虫,蚀恶肉。 治寒痰哮喘,疟疾,休息痢、痔疮,瘰疬,走马牙疳,癣疮,溃疡腐肉不脱。内服,入丸、散,1~2.5厘米。 外用,研末撒、调敷或入膏药中贴之。有大毒,用时宜慎。 体虚及孕妇忌服。 ❷ 治瘰疬:信石(入绿豆同研)、斑蝥(去足、羽,为末)。上面糊为丸,黄丹为衣。用时打破,以醋浸一宿,其疮先以艾灸,次用此末(《朱氏集验医方》)。 以新毫笔以癣圈涂之(《本草汇言》)。现代临床❶ 治疗结核病:将红矾制成5%溶液,用离子透入法直接透入到病灶上;或将红矾经三次升华精制后,制成2%等渗溶液行静脉注射;或将红矾加水煮沸,利用其蒸气熏蒸一定部位。治疗肺结核、淋巴结核、骨关节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瘘管,均获得一定效果。 ❸ 治疗花斑癣(汗斑):取白砒1份,硫黄10份,密陀僧10份,共研成粉末过筛,加等量姜汁和醋调成糊状。用时以鲜茄蒂蘸白砒糊剂涂擦患处,擦后立即在日光下晒1小时左右,在日浴过程中仍可反复在患处涂擦糊剂2~3次。 上、下午各治疗1次。治疗中不可擦破皮肤,如果皮肤原有破损,须愈合再用。药物不可入口及接触粘膜。 红砒是除含AS2O3外尚含红色矿物质的一种砒石。三氧化二砷具有砷剂的基本药理和毒理。砷有原浆毒作用,且能麻痹毛细血管,抑制含巯基酶的活性,并使肝脏脂变、肝小叶中心坏死,心、肝、肾、肠充血,上皮细胞坏死,毛细血管扩张。 枯痔散中含有白砒,如给兔耳每日涂敷,可致干性坏死,以至脱落;实验表明,不含三氧化二砷的制品则无此作用。枯痔散中含砷量为8%~16%左右,易自粘膜面吸收,应用不当,可致急性砷中毒。一般认为砷与含巯基酶结合,影响酶的活性,从而严重干扰组织代谢,出现中毒,所以临床急救时皆用二巯基丙醇(BAL)解毒。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