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洞
在今浙江青田县城西北35公里的括苍山。 道教称第十二洞天。自南朝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著名文学家谢灵运在任永嘉太守时弃官,称道此洞之后,遂闻名于世。 洞高近60丈,洞内有瀑布从数十丈高的绝壁顶泻下,弥洒半空,溅如跳珠,散如轻雾,冬夏不竭,称“石门飞瀑”。洞外有钟鼓两山,崇崖壁立,对峙如门,洞名由此而得。洞内瀑布源头,另有白猿洞、龙卵瀑、折折瀑诸景,面瀑有观瀑台、观瀑亭、泻银桥。瀑下有积银潭,面积100多平方米,潭水从松溪导入大溪。 缘溪有碑林、刘基祠、灵佑寺诸古迹。飞瀑左侧和洞门钟山的绝壁上,有南朝至明清历代摩崖题刻78处,真、隶、行、草间杂,各具面目,保存完好。 此洞,现为浙江著名风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