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石榴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石榴皮 【概况】: 基源 为石榴科石榴属植物石榴的果皮。 原植物 石榴Punica granatum L. 余项参见“石榴叶”条。 【生药】: 栽培 宜栽种于温暖向阳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好。 用扦插繁殖,育苗移栽。在冬季或春季,选取直径1cm健壮的二年生枝条,剪成6~7节长的插条,按行距33cm开沟,深16cm左右,每隔10~13cm株距斜插1枝,入土深为插条3/4,插后覆土压紧。 培育1~2年,于冬季或早春移栽,按行株距各3m穴栽。 也可在冬季或早春返青前,将树蔸基部萌蘖苗分株繁殖,按3m行株距栽种。 扦插苗注意培养主干,生长中经常除草、松土,每年追肥2次,冬季需修剪整株。虫害有蚜虫、红蜘蛛为害叶片,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 采集 秋季果实成熟,顶端开裂时采摘。除去种子及隔瓤,切瓣晒干,或微火烘干。药材主产于江苏、湖南、山东、四川、湖北、云南。 鉴别 性状 果皮呈不规则的片状或瓢状,大小不一,厚1.5~3mm,有的有突起的筒状宿萼,有的有果柄;外表面红棕色、棕黄色或暗棕色,略有光泽,粗糙,有灰棕色疤点;内表面黄色或红棕色,有种子脱落后的凹窝及隔瓤残迹。 质硬而脆,断面黄色,略显颗粒状。无臭,味苦涩。 以皮厚、色红褐者为佳。 显微 果皮横切面:外果皮为一列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外被角质层。 中果皮较厚,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或方晶;有石细胞,维管束散在。 内果皮薄壁细胞较小,亦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或方晶;石细胞较小;导管呈放射状排列。 粉末:黄棕色,气微,味苦涩。 ❶ 石细胞极多,成群,无色、淡黄色或淡黄棕色。呈类圆形、类方形、圆三角形、类多角形、类椭圆形或长条形,类多角形者多短分枝,枝端钝圆或膨大,有的一端尖突,也有边缘波状凹凸,大小不一,直径25~121μm,长约至238μm,壁厚5~46μm,层纹细密,极明显,孔沟细,多分叉,胞腔细窄或较大,有的含棕色物。 呈类多角形、长方形或类三角形,有的一端较尖,直径24~50μm,壁厚至5μm.纹孔较大而清晰。 ❸ 草酸钙簇晶 存在于界限不甚清楚果皮薄壁细胞中,或散在。直径3~27μm,棱角较宽,常数个聚集或排列成行。 ❺ 果皮表皮细胞 断面观呈类方形,较大,外壁稍厚,角质层厚10~17μm;表面观呈圆多角形,角质层表面显颗粒性。果皮表皮细胞常与含棕色物的果皮薄壁细胞相连。 另可见导管、淀粉粒及棕色块。 (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209) 。【化学】: 含没食子酸、苹果酸、熊果酸、桦皮酸、异槲皮甙、石榴皮素B(Granatin B)、安石榴甙(Punicalagin)与安石榴林(Punicalin)。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92 【药理】: 60年代曾有不少报道,石榴皮煎剂在体外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有抑菌作用[1,2,13];用不含生物碱,鞣酸含量达28%的石榴果皮的100%煎剂试验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抑菌浓度为20%[12],并由于在体内(小鼠烫伤后接种绿脓杆菌等模型)试验中,无明显保护作用[3],故认为石榴皮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乃所含的过多鞣质的一种非特异性效应。 消旋石榴皮碱在10-4溶液中,能在5~10min内杀死绦虫[4];对肝吸虫也有明显的驱虫作用[5]。从石榴皮甲醇提取物中分得一种化合物,对牛红细胞的碳酸胱氢酶活性有强抑制作用,1mg/ml时抑制率为80.2%,10mg/ml时为83.3%[6]。大鼠或豚鼠ig石榴皮粉后,其受孕率减少[7];曾有报道石榴皮总碱可兴奋子宫[8~11],此外石榴皮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14,15],石榴皮水煎去渣;兔ig,1日2次有止泻作用[16]。 毒性 生物碱部分是石榴根皮的主要毒性成分,较原生药的毒性强25倍,动物中毒后多死于呼吸抑制;对骨骼肌有藜芦碱,或箭毒样作用[9]。石榴皮碱对植物神经节呈烟碱样作用,家兔iv的LD50为40mg/kg[10,11]。 参考文献 [1]微生物学报 1960;8(1)∶52 [2]中华儿科杂志 1966;15(2)∶91 [3]微生物学通报 1989;16(3)∶157 [4]Arch Inter Pharmacody 1950;82∶309 [5]Arch Biochem Biophys 1957;69∶27 [6]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88;10(1)∶38 [7]Ind J Med Res 1960;48(1)∶46 [8]医学中央杂志(日) 1922;19∶1715 [9]医学中央杂志(日) 1923;20∶1318 [10]The United States Dispensatory,24ed.J.B.Lippincott Company,1947∶829 [11]Merck lndex,9ed.Merck & Co.,1976∶6866 [12]药学通报 1960;8(5)∶272 [13]江西医药 1965;(7)∶906 [14]中华皮肤科杂志 1957;(4)∶286 [15]云南医药 1984;5(1)∶5 [16]畜牧与兽医 1990;22(1)∶48 。【药性】: 性味 酸、涩,温。 有毒。 ❶ 《药性论》:“酸。” 归经 大肠、肾经。 ❶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大肠、肾二经。” 功效 涩肠,止血,驱虫。 主治 久泻,久痢,便血,脱肛,滑精,崩漏,带下,虫积腹痛,疥癣。 ❶ 《别录》:“疗下痢,止漏精。” ” ”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入散剂。 外用:煎水熏洗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泻痢初起不宜使用。 《本草从新》:“能恋膈成痰,痢积未尽者,服之太早,反为害也。” 。【临床应用】:配伍应用 ❶ 配诃子,治久利滑脱不禁。 ❷ 配槟榔,治诸虫症。 方选和验方 ❶ 石榴皮汤(《产经方》):“治妊娠暴下不止:安石榴皮60g,当归90g,阿胶60g(炙),熟艾如鸡子大2枚。上4物以水1800ml,煮取400ml,分服。 ❷ 石榴皮散(《圣惠方》)治诸虫心痛不可忍,多吐酸水:酸石榴皮30g(锉),桃符60g,胡粉30g,酒200ml,槟榔末6g。上件药,以水500ml,煎前2味至200ml,去滓,下胡粉、槟榔、酒,更煎1沸,稍热,分为3服。 ❸ 石榴皮汤(《湖北中医》 1986;(6))治婴儿腹泻:石榴皮、黄芩、白芍、楂曲、云苓、干荷叶、炒二芽各6g,葛根4g。水煎服,2日1剂。 单方应用 ❶ 《普济方》:“治久利不瘥:陈石榴焙干,为细末,米汤调下10~12g。”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