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子菜
中药名。 出《救荒本草》。别名:牙齿草,水案板,鸭吃草,金梳子草,弹木叶。为眼子菜科植物眼子菜Potamogeton franchetii A.Benn.et Baag.的全草。多年生水生草本,具匐茎;茎细长,近直立,直径约1毫米。 浮生叶略带革质,穗状花序。生于静水池沼中。 我国各地都有分布。本植物的嫩根(钉耙七)亦供药用。 3~4月采收,晒干。味苦,性寒。清热,利水,止血,消肿,驱蛔。治痢疾,黄疸,淋病,带下,血崩,痔血,蛔虫病,疮疡红肿。 《滇南本草》:“止赤白痢,大肠下血,妇人红崩,漏下恶血。”《分类草药性》:“治火眼,女子白带,经水不调,并治膨胀,痒子。”内服:煎汤,9~12克(鲜者30~60克)。外用:捣敷。 ❶ 治赤白痢疾日久者:眼子菜、山楂各等分,砂糖6克同煎服(《滇南本草》)。 ❷ 治黄疸病:眼子菜30克(生),煎水内服。 ❸ 治热淋:眼子菜60克(生),煎水去渣,煎甜酒服。 ❹ 治肠风下血(内痔出血):眼子菜30克,红椿根皮15克,槐角15克。装入猪直肠中炖吃。 ❺ 治常流鼻血:眼子菜30克,绿壳鸭蛋2个。以眼子菜加水煮汁,汁煮蛋花,一次服用。 ❻ 治火眼:新鲜眼子菜叶数张,贴于眼皮上,干后即换(❷ ~❻ 方以下出《贵阳民间药草》)。 ❼ 治疮疖:眼子菜叶适量,捣烂外敷(《陕西中草药》)。现代临床用于驱蛔。取水案板全草晒干研粉6~8岁小儿取15克加开水调成糊状顿服;或以15克药粉加水150毫升,煮沸半小时,连渣顿服。水案板是一种有效驱蛔药,曾用小鼠灌胃测定其半数致死量,服药量达12.5克/千克·日(相当于目前最大量15倍)皆未见死亡,故其毒性很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