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皮脂腺囊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皮脂腺囊肿 皮脂腺囊肿是皮脂腺导管阻塞后皮脂淤积所形成的肿瘤。相当于中医的“脂瘤”。 〔病因病理〕 本病是因皮脂腺导管阻塞导致皮脂淤积,导管扩张形成囊肿。若合并感染,局部呈现红肿、疼痛。 中医认为本病因湿痰凝滞皮肤所致。若久郁可致化热而脓。 〔诊断要点〕 1.多发于头面、耳后、背部、臀部等处。 2.病变表浅,呈圆型,边界清,质地软,与皮肤粘连,基底部活动良好。 3.瘤体中心可见粗大黑色毛孔,挤压时有脂浆样物质溢出,有臭味。 4.若合并感染,局部可见红肿、热痛。 〔鉴别诊断〕 毛囊炎:粉瘤感染时与本病相似。初起时在硬结上有一粟粒状浓头,溃后脓汁中无粉渣样物质。且起病急,病程短。 〔辨证分型要点〕 1.痰湿凝结:圆型肿物,质软,界清,可挤出脂浆样物质。生长缓慢,舌淡、苔薄白、脉滑。 2.湿郁化热:局部红、肿、热、痈,脓汁可见脂浆样物质,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数。 〔治疗〕 一、中医治疗 (一)证型论治 1.痰湿凝结。 〔治法〕利湿,化痰,散结。 〔方药〕二陈汤加减。 陈皮15g 半夏15g 茯苓15g 贝母15g 海藻15g 胆星10g 2.湿郁化热。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 金银花30g 蒲公英30g 地丁15g 野菊花15g 天葵子15g 连翘15g 甘草10g 〔加减〕成脓,加皂刺15g,穿山甲15g。 (二)内服中成药 小金片,4片/次,2次/日。 (三)外治疗法 1.宜行手术摘除。 2.若合并感染,外用金黄膏或油调膏,溃后用七三丹或少许升丹塞入脓腔,化去囊壁,后期用一效散,生肌散以生肌收口。 二、西医治疗 (一)手术治疗 宜在局麻下行梭形切口,将囊肿及其皮肤一并切除,避免遗留包膜。 (二)抗炎治疗 若合并感染,宜先行抗炎治疗。 〔预防与调护〕 1.忌辛辣、肥甘、炙煿之品。 2.肿瘤部位不宜挤压,以防感染。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