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百草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百草霜 【概况】: 异名 灶突墨(《千金方》),灶额上墨(《图经本草》),灶烟煤、灶煤(《中国医学大辞典》),锅肚子灰(习称)。 来源 百草霜为柴草经燃烧后,附于锅底或烟筒内的烟灰。轻轻刮下或扫下,用细筛筛去杂质即得。 历史 百草霜始载于《图经本草》。李时珍释名谓:“此乃灶额及烟炉中墨烟也,其质轻细。故谓之霜。”现代商品是采用锅底由百草杂木燃烧后所结成的黑色烟墨。 古今一致。百草霜曾收载于《中国药典1963年版》一部。 产地 中国各地均产。 。【生药】:采集 将灶突或烟囱内的黑灰,轻轻刮下,用细筛筛去杂质。 鉴别 本品为黑色粉末,或结成小颗粒状,手捻即为细粉。质轻,入水则飘浮分散。无油腻感。 无臭,味淡微辛。色以乌黑、质轻细、无杂质者为佳。 贮藏 密闭,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药性】:性味 辛,温。 ❶ 》纲目》:“辛,温。” 归经 入肝、肺、胃经。 ❶ 《本草求真》:“入肝,兼入肾。” 功效 止血,消积。 主治 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带下,泻痢,食积,咽喉口舌诸疮。 ❶ 《图经本草》:“主消化积滞,今人下食药中多用之。” ”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1~4.5g。 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使用注意 《本草汇言》:“阴虚火燥,咳嗽肺损者,勿用。”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❶ 《方脉正宗》:“治口舌生疮:百草霜6g,甘草3g,肉桂1.5g。为末,频频搽之。” 每服9g,清汤送下。 ❹ 百草霜散(《太平圣惠方》)治产后血运闷绝,如见鬼神,须臾欲绝:百草霜30g,生姜60g(炒干),姜黄15g。研为散,每服6g,生地黄酒调下。 ❺ 疏血丸(《四川中药志》)治肠出血及子宫出血:百草霜、阿胶、藕节、侧柏叶、当归、茅根。研末,蜜丸,温酒送下。 又方:百草霜末,糯米汤服6g。” 每服30丸,白水送下,1日2次。” ”⑾《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水肿:青黛6g,百草霜15g,朱砂3g,蝼蛄15只(焙干)。共研末,炼蜜为丸,如黄豆大。 1日服2次,每服6g,早、晚空腹用陈皮汤送下。忌盐百天。 ”⑿《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胎动漏红:百草霜6g,棕炭3g,灶心土15g。共研末,每日2次,用白汤或童便送下。”⒀《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带状疮疹:生地龙5条,百草霜12g。共研成细末,用茶油调匀,早、晚敷患处。 ”⒁《常见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痹症:白芥子末、百草霜、面粉各适量,白酒调敷,3小时后去药。”⒂《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致资料》:“治腹泻:梨树叶、陈茶叶、百霜草、红糖。先将二叶煎汤,加红糖、百草霜服。 ” 单方应用 ❶ 《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吐血、咳血:百草霜9g,加水适量,煎取100ml,澄清,1次或分2次服完。” ” 食疗 《永类钤方》:“治妇人白带:百草霜50g,香金墨25g。研末每服9g,猪肝一叶,批开入药在内,纸裹煨热,细嚼,温酒送之。” 。【医药家论述】:❶ 高士宗:“百合色白气平,其形象肺,能助呼吸之开合,故主邪气腹胀心痛,益气行则邪散而胀痛解矣。主利大小便者,气化则出也。主补中益气者,气发原于中也。” 小便者化于肺而出于膀胱,金水之相较也;大便者,化于胃而出于大肠,土金之相较也,设使阳不化阴,大小便不利焉,其治固无与于百合矣;……。” 其曰补中益气者,邪热去而脾胃安矣。” 解利心家之邪热,则心痛自瘳。肾主二便,肾与大肠二经有热邪则不通利,清二经之邪热,则大小便自利。 甘能补中,热清则气生,故补中益气。清热利小便,故除浮肿、胪胀。 痞满寒热,通身疼痛,乳难,足阳明热也;喉痹者,手少阳三焦、手少阴心家热也;涕、泪,肺肝热也;清阳明三焦心部之热,则上来诸病自除。” 《本经》又以为补中益气,《日华》又有安心益志等说,皆谓邪热去而正气自旺,非径以甘寒之品为补益也。仲景《金匮》以主伤寒后之百合病,《外台秘要》中更多此法,则百合病者,本为伤寒病后余热未清之证,所以神志恍惚,莫名所苦,故谓之百脉一宗,悉致其病,百合能清泄肺胃之热,而通调水道,导泄郁热,是以治之。然则凡 甄权谓其除心下急满,治脚气,亦必以有热者为宜。甄权又主热咳,洁古谓为止嗽,又必以肺热炽甚,气火烁金之证,乃为合法;而风寒外来,肺气不宣之咳,尤为禁品。古方以百合、款冬花同熬成膏,名曰百花膏,治久咳痰血之病,亦以阴虚火旺,上烁燥金,故以百合之清润降火,合之款冬之微温开泄者,宣散气火,滋益肺虚,是为正治。 而世俗或以百合通治外感之嗽者,又未免寒降遏抑,反令肺气窒塞,外邪无从宣泄矣。”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