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首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首乌 【概况】: 异名 泰山何首乌(《山东中药》),泰山白首乌(《中药材品种论述》),和尚乌(《山东中草药手册》)。 基源 为萝 原植物 白首乌Cynanchum bungei Decne.(Asclepias hastata Bge.),又名地葫芦、山葫芦、野山药(河北)。 形态 攀援性半灌木,块根粗壮。 茎纤细而韧,被微毛。叶对生,戟形,长3~8cm,基部宽1~5cm,顶端渐尖,基部心形,两面被粗硬毛,以叶面较密,侧脉约6对。 伞形聚伞花序腋生,比叶为短;花萼裂片披针形,基部内面腺体通常缺或少数;花冠白色,裂片长圆形;副花冠5深裂,裂片呈披针形,内面中间有舌状片;花粉块每室1个,下垂;柱头基部5角状,顶端全缘。 直径约1cm;种子卵形,长约1cm,直径约5mm;种毛白色绢质,长约4cm。花期6~7月,果期7~10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475页.图4903)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山坡,山谷或河坝、路边的灌丛中或岩石缝隙中。分布于辽宁、河北、内蒙古、山西、甘肃、山东、河南。 。【生药】:采集 早春幼苗未萌发前或11月采收,以早春采收为佳,采收时,不要损伤块根。 挖出后洗净泥土,除去残茎和根须,晒干,或切厚片晒干。药材主产于山东。以块大,粉性足、断面白色者为佳。 鉴别 显微 根(直径约0.8cm)横切面:石细胞由5~7列排列成环,木质部导管常4~5或7~8个径向排列,少数为单个或2个散列,导管直径15~90μm。 无乳汁管。其余与耳叶牛皮消相似。(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图254) 理化 取样品粉末适量,加乙醇回流提取3次,提取液浓缩至小体积,用氯仿萃取,萃取液用无水硫酸钠脱水,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适当体积,滴加于10倍量石油醚中,得黄色絮状沉淀,抽滤,沉淀用氯仿溶解,点于硅胶G板上,以氯仿-甲醇-水(13∶3∶1)下层液为展开剂,展开后,喷以三氯化锑氯仿饱和液,于100℃烘10分钟显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110) 加工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化学】: 含9种不同维生素,其中B族维生素含量最高。 并含有人体必须的全部氨基酸、无机盐和微量元素。从中国产的白首乌3个品种提取分离出磷脂类、多羟基孕甾烷酯甙等生物活性成分,并得到一个新的天然产物白首乌二苯酮(2′,5′,2,6-四羟基,6′-甲基13乙酰基二苯酮)。 白首乌总甙的水解产物中分得3个已知甾酯型甙元,分别为:告达庭(Caudatin)、开德甙元(Kidjolanin)和萝藦甙元(Metaplexigenin)[1,3]。 参考文献 [1]北京中医学院学报 1983;(1)∶30 [2]中国医药学报 1987;(2)∶23 [3]药学学报 1988;23(4)∶276 。【药性】:性味 甘、苦,微温。 ❶ 《山东中药》:“苦、甘、涩,微温。” 归经 肝、肾、心经。 功效 补肝肾,强筋骨,益精血,安心神。 主治 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阳痿,遗精,须发早白,失眠健忘,血虚便秘,皮肤瘙痒。 ❶ 《山东中药》:“为滋养、强壮、补血药,并能收敛精气,乌须黑发。治久病虚弱,贫血,须发早白,慢性风痹,腰膝酸软,性神经衰弱,痔疮,肠出血,阴虚久疟,溃疡久不收口及老人便秘。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入丸、散。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❶ 《山东中药》:“治体虚失眠,健忘多梦,皮肤瘙痒:白首乌9~30g,水煎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