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益母草
【概况】: 异名 益母草(浙江)。 基源 为唇形科益母草属植物白花益母草的全草。 原植物 白花益母草Leonurus artemiisia(Lour.)S,Y.Hllvar.albiflorus(Migo)S.Y.Hu(L.sibiricusL.var.albiflorus Migo),又名野毛草、油麻松(广西阳朔) 形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达1m。茎四棱形,有节,被倒生的细毛。叶形变化较大,基生叶圆心形,径4~9cm,边缘5~9浅裂,每裂片具2~3钝齿,叶柄长达18cm;下部的茎生叶呈掌状3裂,中裂片又3裂,侧裂片又各2裂,叶柄长1~3cm;上部的叶羽状深裂,无柄;枝梢的叶线形,叶两面均被细毛。 轮伞花序腋生,花梗短或无;苞片针形,与萼等长或较短,具细毛;花萼钟形,长5~10cm,顶端5齿,二唇形,外被细毛;花冠白色,长约12mm,二唇形,花冠筒内侧有乳头状毛,近基部有毛环;雄蕊4,二强,子房4裂,花柱著生于子房底部,顶端2裂。小坚果褐色,三棱形,顶端平截,光滑。 花期5~7月,果期8~9月。(图见《浙江药用植物志》.下册.1089页.图1110) 生境与分布 适应性较强,尤以阳处为多见。 分布于中国西南及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 。【化学】: 参见益母草条。 【药性】: 功效 《中国植物志》:“功用同益母草。” 主治 ❶ 《中药志》:“与正种(益母草)同等入药。” ❷ 《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全草:用于月经不调,崩漏,胎动不安,产后腹痛,附件炎,跌打损伤。种子:用于目赤肿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