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石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石脂 【概况】: 异名 白符(《吴普本草》),白陶土(《本草纲目的矿物史料》)。 基源 白石脂为硅酸盐类高岭族的粘土矿物。 原矿物 白石脂的正品一般指高岭土,主要矿物成分是高岭石。高岭石Kaolinite主含水化硅酸铝。 历史 白石脂始载于《本经》,附五色石脂条下。 李时珍释其名曰:膏之凝者曰脂。此物性粘,固济炉鼎甚良,盖兼体用而言也。 ”陶弘景谓:“今俗惟用赤石、白石二脂。……状如炖脑,赤者鲜红可爱,随采复生。 ”苏恭曰:“白石脂今出慈州(今山西吉县)诸山,胜于余处者。赤石脂今出 白陶土早在《中华药典》1930年版有收载。《中国药典》自1963年版始,每版亦均收载。 形态 高岭土主含矿物高岭石。其晶粒很细小,一般小于1mm。 集合体呈鳞片状、土状或致密状。纯者色白,因含杂质而染成浅黄、浅灰、浅绿、浅褐色等。致密块状无光泽或呈蜡状光泽。硬度1~3。 密度2.61~2.68g/cm3 产状 为长石及副长石类矿物在酸性介质中分解的产物,亦可由其它富含铅的硅酸盐形成。常见于火成岩和变质岩的风化壳中,或经搬运的沉积粘土岩及土壤中,常与石英、褐铁矿、水云母、绿泥石共生。 产地 分布于甘肃、青海、山西、山东、江苏、浙江、河南。 。【生药】:采集 全年可采,除去泥土、杂石。 药材产于福建、河南、江苏、陕西、湖北、山东、安徽、山西。 鉴别 本品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表面白色,间有黄斑,似土状,显颗粒,新鲜断面具蜡样光泽,疏松多孔的具土状光泽,硬度1~2,比重2.0~2.2,随水分子的含量而有变化。质细腻,易碎,断面平滑,吸水性强,用舌舔之粘舌。有土腥气,味淡。以光滑细腻、吸水性强者为佳。 加工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敲成如同黄豆大小的碎块。 贮藏 置干燥处,防尘。 。【化学】:主要成分为水化硅酸铝,含SiO2 46.5%,Al2O3 39.5%,H2O 14.0%。 但常含Fe、Mg、Ca等杂质。 参考文献 矿物药与丹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70 。【药性】:性味 甘、酸,平。 ❶ 《本经》:“甘,平。” 归经 大肠、肾经。 ❶ 《纲目》:“手足阳明。” 功效 涩肠,止血,收湿,止遗。 主治 久泻,久痢,崩漏带下,吐血衄血,遗精.湿疹,创伤溃疡、糜烂。 ❶ 《本经》:“主黄疸泄痢,肠澼脓血,阴蚀下血赤白,邪气痈肿,疽痔恶疮,头疡疥瘙。”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使用注意 有湿热积滞者忌用。 ❶ 《本草经集注》:“燕屎为之使。恶松脂。畏黄苓。 ”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❶ 配白龙骨,治小儿泻清水不止。 ❷ 配厚朴,治便脓。 ❺ 配白矾、五倍子,治臁疮下注。 方选和验方 ❶ 白龙丸《百一选方》治小儿泻清水不止:白石脂0.3g,白龙骨0.3g。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芥子大。 每服30~50丸,紫苏木瓜汤下,日进3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 ” 单方应用 ❶ 《药对》:“治便脓:白石脂,得厚朴并米汁饮。” 食疗 《子母秘录》:“治小儿水痢,形羸不胜大汤药:白石脂研成细粉,每次用10g,糯米50g,加水如常法煮粥,早晚空腹温热食之。” 。【医药家论述】: 张潞《本经逢原》:“白石脂,敛肺气,涩大肠,《金匮》风引汤用之,专取其杜虚风复入之路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